根據一項新研究,經常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只要3個簡單行為,即使沒有疫苗或其他特別治療,都可以阻止大部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
這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雜誌上的研究,以一種新模式來觀察新冠病毒疾病的傳播以及有助於阻止疾病蔓延的預防措施。
荷蘭Utrecht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說,研究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率是以荷蘭人群的互動接觸為基礎,但認為荷蘭的人群接觸模式可適用於其他西方國家。
研究認為:如果常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些措施的有效性超過50%,是可以預防大規模的流行病。
根據該模型推斷,就算公眾預防的行動開展較慢,只要最終能確切改變行為,仍可減少病發的數量,不過,無法延緩發病的高峰。
縱使政府能在疾病大流行時封城,若市民沒有採取任何額外的個人保護措施,雖然將推遲疾病大流行的出現,但不會減少疾病感染個案出現的高峰。研究發現,為期3個月的干預措施最多可將流行病峰值推遲7個月。但若是政府強制規定社會隔離,再結合市民個人對疾病意識和個人行為實踐,那麼,即使在政府強制的社會隔離令撤消之後,疾病的高峰值也可能降低。
此外,運用自我保護措施的效果是累積性的,意味著新冠病毒不會在一個有90%人口採用洗手、社會隔離有效性達25%的國家(或地區)引起大規模疫情。然而,即使我們將社會距離加強,也不能完全不接觸其他人。例如同住的人會相互影響,增加染病的可能性,所以小規模的疫情爆發仍是有可能的。
研究認為,政府應該教育公眾病毒的傳播途徑,並提高市民對自我隔離、洗手以及使用口罩在控制持續流行病關鍵作用的認識。
雖然如此,研究模型有其局限性。因為研究並沒有考慮到人口統計學的影響,也沒有解釋不完全隔離新冠狀病毒感染者的影響,這意味著患者有可能傳染其他在醫療機構工作或在家照顧他們的人。此外,研究也沒有包括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美國公共衛生的領導人最近一直在附和這項研究的觀點,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主任Robert Redfield指,如果美國人在接下來的4、6、8、12周,在全國範圍內都戴口罩,這種病毒傳播就會停止。
美國白宮冠狀病毒專責小組成員、海軍上將Brett Giroir在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簡報會上說,口罩和身體距離可以阻止大流行的傳播。「如果我們能遵守這些簡單措施,結果和封城一樣有效,這些簡單措施確實可以在不完全關閉地區的情況下阻止疫情的爆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