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五行」學說

0
5464
views

在眾多中醫學說裡,「五行學說」可以說是對作者影響最深遠,並且是天天受用的理論。這可能是從小已經耳濡目染 —— 得到家母(馬菁岐中醫師)的教導,再加上在無數的教學課堂中,她以與眾不同及簡淺易明的方式給她的學生講解,「五行學說」就在我腦海中深深蓋上了烙印。

行是中國先賢從實際生活中的細膩觀察,累積體驗,再加以分析。洞悉了大自然對人類的生存具有莫大的關係,為了把繁複宇宙的運作、萬物的存在,以至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變得簡單系統化,中國先賢根據自然界各種事物及現象的特點及性質,歸納出一切生活中都離不開的必須元素「金、木、水、火、土」,整理為五大系列,成為「五行」。

樸素的唯物主義

「五行學說」不單是中華民族古代的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而且先賢還運用這套學說辨證宇宙事物的發生及演變,解釋如何在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制約及平衡。所以「五行學說」是《易學》的重要一環,影響著醫、卜、星、相的發展,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以至衣、食、住、行亦都息息相關。

歷史

五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商朝(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年),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火」與「水」在煮食的重要;至於在建築及耕種中,「金」與「木」便顯出它們的獨特性,此外,萬物皆是出於「土」或建於土之上,因而形成了五大重要元素「金、木、水、火、土」。先賢除了了解五行各自的重要性,更繼續研究五行相互的關係以解釋整個物質世界。隨著時間的進展,從初步五行的意識,至到深入探討五行的作用,形成中國學者推崇的「五行學說」。

至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黃帝內經》更加深入解釋五行的功能以及五行之間相生和相剋的關係。在《黃帝內經》中還說明在中醫醫學領域裡「五行學說」的應用,「五行」更加能補充「陰陽學說」的平衡,使中醫學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更為完整。

五行的關係

五行的關係可以用五行的相生和五行的相剋來解釋。五行的每一種元素擁有著獨特的特性、特質及功能。可是,五行是不可能分割至自我獨立存在,反而必須互相協調共存。根據「五行學說」,每一種元素都可以轉變為其他的類別,但在轉變的過程中,原本的特質必須犧牲才能達到成果。例如:乳齒必須脫落才可騰出空間給予恆齒的生長。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抑制就沒有進化,一粒種子不死在泥土中,又怎能開花結果!

五行的相生和相剋關係非常密切,缺一不可。如果沒有了相生進化的演變,就沒有滋生及成長;如果沒有相剋的抑制,就沒有平衡和控制。所以,協調的五行相生和相剋關係是和諧的重要兩環。很多時,我們都不能明白五行如何的相生和相剋,以下兩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形象化地理解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

相生

圓滿的五行相生關係可以從以下的角度去理解:「木」在乾燥的環境時,古人會鑽木取火;「火」在燃燒以後,灰就變成塵土;「土」在開採以後,可以掘出金屬的礦產;「金」剛出土時,水氣盡在金屬的表面上;最後,經過「水」的灌溉就會令種子變成樹木。

相剋

相反,五行相剋關係則可以從以下的角度去解釋:「木剋土」,因樹根的生長往往鑽鬆結實的泥土:「土剋水」,如果把水倒進泥土裡,便會被吸收,不可能從泥土取回;「水剋火」,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火災是主要用水去撲滅;「火剋金」,這是另一個較容易理解的,因金屬是可被火熔解;而「金剋木」可理解為用金屬器具可以砍削樹木。

木剋土

記得在中學時代一個新學期的開始,我的一位老友在我面前提到不喜歡與某某新同學交誼;我在旁觀察他們只是初相識,為何會有此反應呢?靈機一動,原來運用「五行學說」就完全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簡單來說,我的老友面形屬「土」,而新同學的面形屬「木」,成為了「木剋土」,那麼就產生了:雖無過犯,面目可憎!

五行與大自然

2001人類生活的作息深深受到大自然的改變,無論是晴是陰,以至季節的轉變,地理的變化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心理及生理生活狀態。人類明白不能改變皇天后土,為了求生只好適應大自然的改變。在適應大自然中,中國人嘗試把五行應用於周圍的環境事物,這是「五行學說」形成的初步階段。隨著時間的進步,為了記錄周圍的環境,容易生活及在變中求生,他們漸漸簡單化整個世界為五大類。

與中醫學的關係

古人在簡單化整個世界的過程中,究竟他們背後的理念是怎樣作出結論呢?我們可以從「木」家族的故事來細味古人的智慧。「木」直接代表樹木、樹枝、樹葉及樹根,理應已經充分說明「木」能夠代表的東西。從生活仔細的觀察,古人認識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往往為了接觸更多陽光,樹木趨向面對東方。農作物在春天開始生長,它們會長出青綠的幼苗及翠綠的幼葉,而嫩綠、未成熟的果實是含酸味的。所以從方向、季節、顏色及味道都能找出與「木」的密切關係。總結得出了東方、春天、綠色及酸味成為「木」家族的特性。

「五行」不單應用在大自然中,還可以靈活運用於中醫醫學。經過長期的觀察,中醫理解到不同的酸性藥物會更容易受到肝臟的吸收,繼而成功醫治肝病的病患者。由於酸性屬「木」,所以肝臟亦被編為「木」家族的臟器。

從醫學的理論、生理及病理的聯繫,中醫認識膽、眼、筋及怒都是與肝臟相關。所以「木」家族的特性又再加入臟腑、五官、人體組織及情感。身體不同的臟腑、五官、人體組織及情志都含獨特的特性,經過醫學的經驗,它們被編進不同的五行家族。

總結

從簡單的「金、木、水、火、土」五個字就可以解釋宇宙間萬物的關係、發展,可見中華先賢的智慧。作者有幸在年幼之時已略懂「五行學說」的一二,現在作為醫者在處理病者的每一個案,用藥、處方,甚至在業務的發展及待人接物方面亦能體會「五行」的奧妙。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