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用藥防連環骨折

0
2348
views

本港每年有近2萬名長者因跌倒入院,女性佔3分之2,不少源於骨質疏鬆。骨質疏鬆關注組及香港骨質疏鬆基金會籲長者做好防跌措施及盡早用藥,減低骨質疏鬆引致的連環骨折風險。

口老化是全球問題,預計香港於2066年,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屬65歲或以上,伴隨人口老化的疾病骨質疏鬆症將會愈趨普遍。骨質疏鬆可引致連環骨折,長遠影響活動及自理能力,更可能需要依賴家人照顧。一項調查發現,曾骨折的母親逾半活動能力受損,甚至影響女兒的工作。

我們身體內的骨塊看似固定不變,但骨質組織卻是長期處於動態,透過造骨作用(合成新的骨質)和蝕骨作用(溶蝕舊的骨質)達致骨質的新陳代謝。一般成年人的造骨速度和蝕骨速度相若故能取得平衡;但年紀漸長,造骨速度通常會追不上蝕骨速度,5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因此長者的骨質密度會逐漸減低。當骨質流失較正常快時,便會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機會。女性的骨質量一般較男性低,更年期後更會因雌激素下降令骨質流失加快。一般來說,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為3分1,而男性則為5分1。

一人骨折影響兩代

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表示,骨質疏鬆代表骨骼漸漸變得脆弱,容易斷裂,即使輕微碰撞或跌倒都可能導致骨折,即是發生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常見骨折部位包括髖骨(即盤骨)、脊椎(即腰骨)及手腕等。骨質疏鬆症患者不只有機會出現脆性骨折,更有可能在短期內再次骨折(Imminent Fracture) —— 在首次重大骨折後,出現第二次骨折風險將增加2.7倍,更有34%患者在兩年內再次骨折!

香港脆性骨折個案相當普遍,根據醫院管理局2014年統計,脆性骨折個案達14,000宗。

骨質疏鬆關注組於2019年3月進行的「母親骨折影響兩代人生」調查,訪問了606名女性,包括曾經骨折、骨裂或確診骨質疏鬆症的40歲或以上女性(「患者組」),以及母親仍然健在的35-59歲女性(「女兒組」)。調查發現,「女兒組」27%受訪者的母親曾骨折或骨裂。另一方面,年紀愈大,出現多次骨折的比率愈高,50-59歲組別出現兩次以上骨折僅19%,至70-79歲組別則大幅攀升至59%。同時,年紀愈大出現髖骨骨折的機會愈大,65-69歲患者組別僅6%出現髖骨骨折,但90歲以上則大幅上升至75%。

調查同時探討母親骨折對其女兒的影響。「女兒組」的母親骨折後,57%行動不便(需要使用拐杖或以輪椅代步)、41%失去自理能力、29%需長時間臥床,更有17%需入住安老院舍。而因母親骨折,37%女兒認為造成經濟負擔,更有24%需辭去工作或影響在職情況,21%須聘請看護。骨質疏鬆關注組主席註冊社工黃敏兒認為,調查顯示:家庭中一人骨折,卻影響兩代人,可見骨質疏鬆問題不能忽視。

隨年齡增長,骨折的部位亦愈趨嚴重,60歲普遍是手腕骨折,70歲便出現脊椎骨折,至80歲更會出現髖骨骨折。本港的髖骨骨折個案由2004年的4,002宗增加到2018年的5,241宗,上升逾3成 。50%患者出現髖骨骨折後,不能回復至原本的活動能力 ;近30% 80歲以下患者,骨折一年後不能獨立地行走和外出。研究同時指出,17%患者會在髖骨骨折一年後死亡。

防跌與治療

羅尚尉醫生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除防跌外,治療亦非常重要。骨質疏鬆症有兩個治療目標:維持骨質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除攝取足夠鈣質和維他命D外,用藥增加骨質密度以減低骨折風險亦非常重要。骨質疏鬆症增加脆性骨折風險,一旦出現首次骨折,出現第二次重大骨折風險隨即大幅增加。目前常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包括抗蝕骨作用的仿保骨素針及雙膦酸鹽,以至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旁腺激素、降血鈣素等。

骨質疏鬆關注組及香港骨質疏鬆基金會呼籲,脆性骨折患者應及早用藥,並配合防跌介入治療以預防連環骨折,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