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感染可致命

0
1840
views

香港医护联盟早前进行「家长对脑膜炎双球菌的认知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家长对脑膜炎双球菌认知不足,是一个危险的警号。

受问卷调查的家长逾500人,近八成子女年龄为1至23个月,根据调查结果,当中近90%受访者面对子女发烧时,均没有警觉可能感染脑膜炎双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死亡率为10%;20-30%感染之后会出现严重后遗症,包括脑部受损、失聪、失明等,甚至需要截肢,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受访家长表示并不知道感染的严重后果。

多种血清型

脑膜炎双球菌包含最少13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6种会引致严重疾病,分别是A、B、C、W、X、Y型,儿科专科医生余则文表示,近年香港的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个案以Men-B占多,以2018年数据为例,10宗感染个案中有5宗为Men-B型。

香港不少家长忽视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严重性。余则文医生指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否则有性命危险。当细菌入侵人体并感染血液或/和包围脑部及脊髓的内膜,便会引致脑膜炎。最初发病时病征与感冒流感非常相似,但其后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病征可以十分严重,患者甚至可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数据显示,每10名患者便有1名死亡;每5名患者则有1名出现严重后遗症,如脑部受损、失聪、失明,甚至需要截肢。

婴幼儿感染风险大

至于传播途径,余则文医生称脑膜炎双球菌是由患者咳嗽或打喷嚏而产生的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士感染风险较高。但即使是身体健康全无病征的人,鼻咽喉部位亦可能带菌,据统计有十分之一人口是长期带菌者,以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带菌比例最高。

大部分感染源头不明,以婴幼儿(小于5岁)感染风险最大;婴儿(小于1岁)的发病率最高,主因是儿童的免疫系统未成熟,未能抵抗脑膜炎双球菌入侵。此外,曾受其他病毒感染、居住环境挤迫、患有慢性疾病、吸烟及吸入二手烟的人亦较易感染。

余则文医生指,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初期症状不明显,例如发烧、疲倦欲睡等均容易与感冒症状混淆,若延误诊治,病情可进展至发高烧、抽筋、头痛、颈部僵硬及出现皮疹,并有机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畏光、休克,亦意味病情恶化至可能有生命危险,或导致严重后遗症。因此,家长必须时刻关注子女状况,若发现小孩发高烧或有抽筋情况,必须向医生详细说明。确诊后,患者须尽快接受抗生素治疗,与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则须接受医学监察,并在有需要时服用预防性药物。

疫苗预防

现时,全球26个国家政府如加拿大、新西兰,均建议初生婴儿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另有6个国家如英国、意大利亦将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纳入免疫计划。A和C型脑膜炎双球菌在大中华地区感染比例较高,自内地推出Men-A和Men-C疫苗后,感染率便开始下降,而未有Men-B疫苗前,其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欧美地区则以B和W型脑膜炎双球菌较普遍,Men-B在英国的发病率尤其严重,自2015年起英国实施为两个月以上的婴儿免费注射Men-B疫苗,婴幼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发病人数下降近半。

预防胜于治疗,余则文医生建议大人及小朋友均要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及室内空气流通,有助防止脑膜炎双球菌传播,而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详情可向医生查询。3

应付新冠小贴士

现时新冠疫情虽有缓和迹象,但仍人心惶惶,不少父母担心带子女到母婴健康院接种疫苗容易受感染,余则文医生提供以下7大应对贴士:

  • 婴幼儿不宜配戴口罩,以免防碍正常呼吸。
  • 婴儿车最好设有防护罩,但揭开时要小心,避免附于罩上的病菌散播。
  • 家长亦可手抱婴儿在胸前,以大围巾遮盖。
  • 尽量缩短逗留时间
  • 避免到人多挤迫的地方
  • 如家庭有私家车,应尽量安排接送。
  • 家长仍有担心,应与家庭医生商量。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