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抑制剂减中风后血脑屏障破坏

0
2061
views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可加剧破坏血脑屏障,令缺血性中风的后果恶化;研究亦证实A-FABP在缺血性中风的恢复期中扮演着负面的作用。

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为半穿透式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限制血源性物质进入大脑,亦可阻止某些物质通过从而保持脑部稳定,使神经元能正常运作。而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会令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中风(Stroke)是全球永久性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80%以上为缺血性中风。唯一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香港人多称为溶血剂。缺血性中风后出现的血脑屏障破坏是令中风后果恶化的关键原因,而诱发或促进该过程的主要调节因子尚不明确。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是脂肪因子的一种,与多种代谢类疾病如二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肌梗塞有密切关系,而这些代谢疾病都是引致出现缺血性中风的高危因素。临床研究显示,A-FABP与缺血性中风的发展和发病机制有关。

研究有助发展药物

研究团队利用剔除了A-FABP基因的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模拟人类缺血性中风的手术(MCAO),而在另一项实验中,接受MCAO手术后的野生型小鼠在术后则接受A-FABP选择性抑制剂。结果显示,野生型小鼠在手术后,血循环及脑组织的A-FABP水平显著升高,而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及脑内神经胶质细胞则被认为是缺血性中风引起A-FABP增加的主要细胞来源。

研究团队亦发现,A-FABP基因缺失以及相关抑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缺血性中风所引致的脑部损伤,包括减少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神经缺损以及神经元凋亡,亦能减低由缺血性中风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

实验证明,A-FABP主要通过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的表达和活性,降解了紧密连接蛋白,加剧破坏血脑屏障。此发现让研究人员可进一步了解血脑屏障破坏的机制,有助日后为缺血性中风病人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

有关研究由香港大学医 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内科学系、生物医学学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市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于《欧洲心脏杂志》发表。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