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多汗症

0
2794
views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任何人在运动或是酷热下都会挥汗如雨,但是有些人纵使不在运动或是大量劳动下都容易汗流浃背,或是比正常人更易「浑身湿透」,这种情况,称为「多汗症」。

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适时适量的汗出,是我们身体调节体温的其中一种机能,在运动、穿衣过厚、饮用热汤、天气炎热的时候,或是处于紧张状态、情绪激动时,一般人都会较平常时多汗。但有些人则在稍热的环境、紧张或轻微运动的情况下大量出汗,有些甚至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白天汗出溱溱,活动时出汗更甚。这些较易出汗、汗量较大的人,可能已患有多汗症。

令患者尴尬的多汗症

多汗症中的汗出特别在双手、脚底及腋下较多,但亦可能只是腋下多汗,而双手正常。多汗症的患者会较其他人容易出汗,甚至于稍热的环境下、轻微的运动时,或有点紧张的时候,已大汗淋漓,严重者的衣服常常会被汗水沾湿,若腋下汗水太多,复经细菌感染,便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俗称「臭狐」。有些患者会因为双手太湿甚至不敢与别人握手,写字亦会因手上的汗水而弄污纸张。这些情况往往会令患者感到尴尬,影响正常社交及工作。

西医理论与治疗

从西医角度看,多汗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过度汗出,可能是因为汗腺过于发达,或是调节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经线过于敏感所引致。而继发性多汗症即由于其他病因所引起,例如由甲状腺分泌过多、精神紧张等问题而引起。

在治疗多汗症方面,西医可以分为非手术法及手术法处理。非手术法包括使用外用止汗剂、自来水电解(Tap Water Iontophoresis)、肉毒杆菌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注射等等,但这些都未必能根治此病。手术法包括汗腺切除、交感神经切除等,针对汗出的不同部位及出现多汗症的不同成因,术者会施以不同的手术以求根治此病,而针对此病的手术成功率甚高。

手术无疑治愈多汗症的成功率高,但仍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如想根治此病,除了可以考虑手术外,也可以考虑选用中医疗法。中医治疗多汗症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医理论与分型

多汗症属于中医「汗症」的范畴。当患者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白天时时汗出,活动时汗出更甚,称之为自汗;若患者只在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称之为盗汗。

多汗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肺卫不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是邪热郁蒸四个分型:

  1. 肺卫不固的患者会比较容易自汗,而且平时会易于感冒,容易感到疲累乏力,周身酸痛等。
  2. 心血不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汗,亦可能会盗汗,同时,患者会很容易感觉到心慌心跳,睡眠不佳,精神差,面色无光泽等。
  3. 阴虚火旺的患者会较易出现盗汗,并且会常常感到口干,心烦,自觉手足心特别热等
  4. 邪热郁蒸的患者除了会有自汗外,汗液特别黄,容易使衣服染黄,而且人会比较烦躁,口中有苦味等等。

治疗的选择

除了上述多种分型外,也可以由身体其他的失调而引起不正常的汗出。总的而言,汗症的发生,皆是因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引致汗液外泄失常。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出汗,而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则不属于病症范畴。

中医治疗汗症可以选择服用方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并能调和营卫,扶正袪邪。针灸疗法也是一个止汗效果很好的选择,而且自古便有「一针、二灸、三服药」的说法,说明人得病后,可以先选择针灸,若针灸后未能完全解决,才服用中药。

有些人会质疑针灸的安全性,特别是认为向某些部位施针(如头针),是非常危险的,故此而未能接受针灸。其实,只要是由注册中医师执行的施针过程,安全性便有保障,因为现时香港的注册中医师都必须经过多年的专业教育及实践,并通过专业资格考试,才能获发中医执业证明。

另外,有些人害怕针灸是因为怕疼痛,他们对痛的感觉很敏感,而传统针灸是要求「气至病所」,施针部位是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或痛的感觉。这些特别怕痛的人,可以选择腹针疗法。腹针不需要有传统针刺的酸麻胀痛感,而且腹部疼痛的感觉比较弥散,所以人们对腹部疼痛并不十分敏感。

腹针疗法

腹针的适应症很广,包括内伤脏腑疾病、脏腑失衡或不足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经针灸治疗后效果未如理想的,都可以选择使用腹针疗法。脑血管病后遗症(包括中风后遗症)、脑退化症、心血管病、高血压、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痛、双腿麻木、糖尿病等等,都可以用腹针疗法治愈或缓解,腹针甚至可以应用在美容、减肥等方面。而汗症是属于脏腑阴阳失衡引起的疾病,故腹针也能有效缓解,甚至治愈多汗症。

腹针治疗多汗症的穴位可选用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商曲、气穴等。每次施针时间大约三十分钟,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一般十天为一个疗程。腹针疗法可以单独使用,若针药相配的话,疗效更为显著。由于取穴的顺序及入针的深浅会影响疗效,故应由中医师施针。

腹针疗法是以神厥布气假说为核心的微针系统,能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来调节脏腑失衡,从而治疗全身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故「外病及里,里病外显」及「有病于内必形诸于外」。腹内脏腑集中,而且循经腹部的经脉又多,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当脏腑出现问题时,腹针透过体表的针刺反馈而进行逆向调节,令五脏六腑都可以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缓解不适。

虽说腹针具有安全的优点,但它仍是有禁忌症的。因为腹针的针刺部在于腹部,故妊娠、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肿瘤等,都不适宜使用腹针疗法,理应注意。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注册中医师咨询。
网页: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