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学问

0
1260
views

有一次,大文因为浑身发热和不停咳嗽而向医生求诊,经诊断后,医生说大文患了支气管炎,处方了退烧止痛药丸、化痰止咳药水及一星期的抗生素给他服用。

家后,大文对着一堆外表颜色鲜艳但实质味道苦涩的药物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鼓起勇气,耸耸肩,一手捏著鼻子,另一手则用手指「按」著药水瓶上所需要服的分量,直接把药水由药水瓶倒入口中。过了两天,大文的病情稍为好转,咳嗽减少了,发热亦退减了,满以为自己已经病愈,便干脆停服所有药物。可是数天后,病魔再度缠扰,发热咳嗽陆续回来。大文唯有再看医生,结果除了要再次服药外,还被医生骂他不依吩咐服药。

药量不准确

以上的故事,相信是很多人的亲身经历,也说明了在服药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大文不应贪一时方便,凭直觉估计药水的分量,然后只用手指按著药瓶某一位置,就把药水直接倒入口中。

其实自从「十进制」实行后,量度口服药水,大多利用5毫升的药匙;而现时大部分私家或政府医疗机构,发药时都会随药水附上有刻上容量的药匙,供病人使用,但仍有小部分诊所是利用药瓶上一格格的格数来量度剂量。虽然这种量度方法追不上十进制的潮流,但只要按著药瓶所标志格数的分量倒在匙羹服食,仍是没有问题的。相反如果用药瓶直接倒入口中,药量就不准确。少了则影响药物的疗效,多了则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况且嘴唇直接接触药瓶,会使唾液混在药水中,既不卫生,也容易受细菌污染,药水就会变质,所以应用合适之量器服食药水。

其实除了药匙外,病人也可用有刻度的量杯或口服针筒。由于幼儿的受药能力较低,对药量准确度尤其敏感,服用不足或过量,都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这类有细分刻度的口服针筒,特别适合喂服婴儿或服用较少量的药水时使用。

自我停药

第二个错误,是大文不应随便停服所有的药物。

一般来说,药物有治本和治标两类。治本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应遵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吩咐服完一个疗程为止,否则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药物便无效,病症也易复发;再者,有些药物,例如类固醇,是不能突然停服的,要逐渐减低服用量,让身体慢慢适应,才能停止,否则后果堪虞。至于治标的药物,如退烧、止痛或止咳等药物,是针对病征用的,通常注明「需要时服」,当病征消失后,就不需继续服用。因此无论服甚么药也好,都应遵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吩咐,依照药物标签上的指示服用。

故事的主人翁大文,所持的服药态度是很多人的通病,是服药的忌讳。偶一不慎,可引起轩然大波。盼望各位谨记上述正确的处理方法,做个精明的药物使用者。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