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臨床研究,為逾60名病人進行單孔微創手術,結果顯示隨著機械臂變得更加靈活,所有手術工具都能透過單一切口進入病人體內。
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可深入以往難以到達的病灶位置,例如鼻咽和下咽部,讓外科醫生進行複雜但精細的治療程序。
中大醫學院的臨床研究結果展示了透過單一切口可成功進行多個手術程序,為引入單孔機械臂系統在不同專科的微創手術作臨床應用,提供非常重要的資料。是次研究由來自不同專科的外科醫生、護士和麻醉科醫生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合作完成。
中大醫學院自1990年6月引入微創手術,達至縮小病人傷口、減少術後創傷及痛楚、加速病人復元和降低感染風險。相關技術於本港亦愈趨普遍及先進,現時已可應用於割除膽石、切除消化道腫瘤、腎上腺,以至肝臟。至2005年,中大醫學院引入機械人輔助微創手術技術,傳統的機械人系統設有4支機械臂,分別控制手術工具和腹腔鏡,經由如鉛筆粗幼的4個小孔,放入病人體內。
因應設計及科技發展,最新一代的機械人微創手術系統已發展至僅造成單一傷口的單孔微創手術。直徑約2.5厘米的手術系統只需經一個切口或天然孔道便可把3支手術工具及一個三維高清鏡頭放進病人體內。機械臂最深可伸延至24厘米的位置,更可作360度旋轉。經訓練的外科醫生透過操作控制台,遙距操控機械臂上的手術工具,並經高清鏡頭顯示的三維影像觀察病灶,於狹窄的環境進行複雜而精密的手術。
中大醫學院於2016-2017年,就「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別於三個專科包括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泌尿外科及結直腸外科進行臨床研究。研究中並無個案出現嚴重併發問題。各科進行的病例數字如下: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泌尿外科 | 結直腸外科 | |
接受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病例個案 | 21例 | 20例 | 22例 |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英權醫生表示:「以經口腔進行的機械人手術為例,新系統高靈活性的機械臂可深入以往較難到達的位置,例如鼻咽、喉及下咽部。這系統讓外科醫生於只有約一個網球大小的狹窄空間內,透過手術工具及鏡頭更靈活地切除微細的神經血管結構,相信此技術的提升能夠提供平台,幫助我們開發嶄新的微創方式處理病例,促進患者康復及將併發率降至最低。」
在泌尿外科及結直腸外科方面,這個新機械人平台能促進經腹腔進行的單孔手術發展,包括前列腺切除術、結腸切除術,以及經天然孔道進行的內窺鏡手術包括經肛門的機械人手術。由於在腹部的傷口數目減至最低,這些新技術能減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加快復元速度及改善術後的外觀。由於手術系統可經天然孔道如口腔和肛門等進入人體內操作,部分患者更有機會沒有表面傷口。
中大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最近將訓練系統升級至現時臨床廣泛應用中最先進的型號,作為培訓香港、內地及其他地區的外科醫生學習使用機械人手術系統的技巧及最先進的微創手術技術,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吳志輝教授指出:「希望透過先進的微創手術設備,為本港及鄰近地區的醫護人員提供理想的訓練平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