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

0
1796
views

有时我们会无端感到人生失去方向,每天营营役役为口奔驰,好像是为工作而生活,不但毫无乐趣,又找不到走出这个困局的方法,以致痛苦莫名。这时候我们便需要让自己停下来,跟内心对话去认识自己。 中国人常说「人贵自知」,明朝王阳明提出每人心中皆有一股善意,即所谓「良知」,若能「致良知」或对自己作深入分析了解,真诚地面对自己,便能以「良知」去审度这个世界及个人经历。凡事都从真心的善意出发,内心就变得安详,而得到称心满意的感觉。这与西方观念强调增加「自知」(Self-awareness)以提升精神健康,是同出一辙的。「自知」是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及情绪,反省自己与人沟通时遇到的问题与感受,从认识自己而接纳自己,继而接纳他人,便可认清人生目标,发挥个人潜能,向着「自我实现」(Self-actualisation)的理想境界迈进。 「自知」的重要性 我们怎样理解这个世界,怎样看待遇到的经历,都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并且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个人的信念(Beliefs)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想法及价值观,这种信念有时只是一种「信以为真」而未经证实的谬误和不明事实的想法。感受(Feelings)起于信念,而谬误不实的信念便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感受,并且由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学生考试不合格,他有很负面的信念,认为这一次考试不合格会导致一生失败,而因为这种信念,导致这位同学有很大的挫败感,觉得前途尽毁从而产生自杀念头。反过来说,假如这位同学认为这一次考试不合格是一个机会,给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有需要进步的地方,他觉得不开心,但他继续努力去学习,而不是放弃自己。这例子说出信念和感受两者之间的关系。若我们能认识自己,是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行为。 一个有助于明白甚么是「自知」的模式是「心灵窗子」(Johari Window)注,如下图所示:   自己知 自己不知 他人知 开放区 盲区 他人不知 秘密区 未知区   心灵窗子(Johari Window) 左上方「开放区」是代表自己知及他人知的信念及感受。例如:你不喜欢同事开会时迟到,这是你和你的同事们都知道的。 左下方「秘密区」,代表自己知道的信念及感受,但却故意地、有意识地隐藏起来不要别人知道。秘密区的存在是因为自己害怕,如果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时,自己会受到拒绝。 右上方区域是「盲目区」,代表他人注意到但自己却是模糊不清的信念及感受,因为此信念及感受一旦被察觉,可能会导致焦虑,然而,自己的行为却显示出这些信念及感受。别人注意到,但自己却察觉不到。 右下方区域「未知区」是代表深深埋藏在个人潜意识里的信念及感受,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这里也包括自己的潜能。 以心灵窗子为模式,认识自己的目标是减少「秘密区」及「盲目区」,从而扩大个体的「开放区」。令更多的信念及想法为他人所知。这有两个好处 —— 增加自我认识及自我坦诚,使自己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更能了解别人对自己的反应。 对自己及他人隐藏信念及感受常耗费精力,因此增加自我认识及自我坦诚就能节省精力,使精力更适当地运用于其他方面。假如愿意的话,人人都能提升对自己的认识。 如何认识自己? 首先需要有意愿去探索自己的行为。要扩大「开放区」,要常聆听自己,在不同情景中观察自己思想行为,并辨认个人信念及感受怎样影响行为。要缩小「秘密区」,可多作自我表白。自我表白即是开放自己,将秘密区里的事搬到开放区,这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要缩小「盲目区」,要常聆听他人和从他人身上学习,从了解他人而更加了解自己,但自己要愿意接受他人意见。 也可扩展个人的经验,这是有目的地选择参与一些不熟悉的活动,并仔细地注意自己对这些活动的反应。因为我们维持信念的方法之一,乃是把经验限制在我们熟悉与既知的事物上。然而,当接触一些新的事物时可引导自己重新自省信念,改变感受。亦可寻找新经验以测试新的信念及感受。 当「开放区」扩大之后,我们就可更加了解自己所追求的是甚么,也更容易与周围的人相处,带来充实而喜悦的人生。3 注: 心灵窗子(Johari Window) 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是自我坦露与反馈经验的工具。Johari 是从创始人Joe Luft和Harry Ingham两个人的名字中截取而来。…

此文章只供订阅会员浏览。
会员登入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