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絲燈泡威脅我們的安全?
飯桌和書桌上的鎢絲燈泡,伴隨很多人成長,也幫助很多貧苦大眾學習和工作。可是這個超過 百年歷史的人類發明,近年竟為我們的自然環境「添煩添亂」。有沒有想過,將鎢絲燈泡換成慳電膽,竟是挽救氣候的第一步?
於1854年,美國人戈培爾(Heinrich Gobel)發現了製作電燈泡的原理;到了1879年,另一美國人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進一步推進該原理,發明了第一代電燈泡。經過了多年改良,終成為今天生活的必需品。
今天我們最常用的電燈泡是鎢絲燈,原理是透過電流,把鎢絲(Tungsten Filament)加熱至白熾來發光,所以鎢絲燈又名為白熾燈。
由於價格相宜,數塊錢一個的鎢絲燈泡一直雄霸照明市場。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指出,鎢絲燈主導了大部分國家的住宅照明零售市場,該組織估計,2003年全球共出售超過132億個鎢絲燈,佔同年全球照明用具72%的銷售量,美國和中國是鎢絲燈最大的市場。據2006年的香港商品貿易統計,香港進口和轉口的鎢絲燈數量分別高達55億和42億多個,種類包括家用、商用、交通運輸和工業用等不同的鎢絲燈。
鎢絲燈浪費能源
近來,鎢絲燈卻成為重要的氣候議題。原來鎢絲燈本身雖然不具毒性,可是能源效益卻非常低。一般而言,鎢絲燈只耗用5%的電力來發光,其餘95%電力卻是用來發熱因而白白浪費掉,更較慳電膽排放多5倍的二氧化碳。而且鎢絲燈的壽命平均約1000小時,如果一日長開24小時,最多只能用上一個多月。
IEA估計在2003年,單單是照明便耗用了全球19%的電力。由此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高達19億噸,等同全球8%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全球70%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情況持續,全球照明用電量將在2030年大幅增加八成。
叫人關注的是,家居使用鎢絲燈泡的情況極為普遍。超過六成的鎢絲燈使用需求來自住宅,而住宅照明需求超過一半由鎢絲燈提供;相反,這比例在商界只佔5%。為何鎢絲燈多用於家居呢?一方面商業機構為了節省開支,較多考慮使用節能照明設備,另一方面,根據綠色和平早前的調查顯示,約兩成市民仍然使用鎢絲膽是由於「習慣」使然,8.2%以為「慳電燈膽售價較貴」,而有14.2%則表示「沒有特別原因/不知道」。
代替品省電省錢
為保護環境,最簡單而每個人又可以做到的,便是針對改善能源效益,淘汰低效能電器,減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澳洲和加拿大宣布在未來數年淘汰鎢絲燈泡,以節約能源及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兩國政府亦會制訂燈泡的能源效益標準,不達標的照明器具將被淘汰。此外,歐盟亦已要求歐盟委員會在未來兩年內提交淘汰鎢絲燈泡的方案,換句話說,將來歐盟的成員國將會全部淘汰鎢絲燈泡。美國加州亦正研究同樣政策。單是澳洲、加拿大和歐盟一旦全面落實政策,已可減少合共3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大家可能會問,不用鎢絲燈泡,那麼該用甚麼?其實市場上早已有大量不同款式的替代品,例如慳電膽1和發光二極管(LED)2便可作選擇。與此同時,巿民或會關注到不當處理慳電膽會帶來有毒廢料,擔心慳電膽是否環保。
為了處理包括慳電膽在內的電子垃圾問題,歐盟在2005年中開始,要求所有生產商必須回收他們的廢舊產品,於2006年中起更嚴格規管電子產品內六種有毒物質的使用,包括水銀。在歐盟的法律框架下,所有在歐盟出售的慳電膽皆不能含有超過5毫克的水銀。
事實上,不少商戶及住戶已使用慳電膽多年。因此,政府一方面應確保電子式慳電膽等電子廢物得到妥善處理,另外,也應要求生產商負責回收及處理電子廢料。消費者在選購慳電膽時,亦應盡量購買不含水銀的新型慳電膽(如電感慳電膽),如要購買普通慳電膽,則應要求零售商提供符合歐盟標準的產品。
使用慳電膽應設廢料回收機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評估報告,指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將為人類帶來深遠影響,致命熱浪及傳染病等將使各國衛生部門面對更大的壓力,而貧窮國家更會首當其衝備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威脅。由於這些國家的醫療設施和基礎建設相對較差,應付氣候變化的能力也較薄弱,一旦出現洪水、旱災、農作物失收等災難,數以百萬計的人便要面對生命威脅、飢荒、營養不良,痢疾和霍亂等傳染病流行的打擊。
幸運的是,報告亦同時指出,各國應付氣候變化,每年不過花去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0.12%。
氣候危機已是刻不容緩,淘汰低效能的鎢絲燈泡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步驟。現時香港特區政府還沒有推出任何針對性措施規管本地的二氧化碳排放,用作一般照明的鎢絲燈泡早已有更省電的替代品,政府淘汰它們實在是輕而易舉,只要政府同時設立電子廢料回收和處理的機制及設施,解決大量廢棄慳電膽可能造成的污染,便做到既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又環保的兩全其美。 為了人類未來的福祉,何不簡單地扭一扭,從換個燈泡開始?3
註:
- 慳電膽 ── 正式名稱應為螢光燈(Fluorescent Lamp)。螢光燈的發光原理與白熾燈並不相同。螢光燈泡內注滿了低壓氬氣及水銀蒸氣,而在玻璃螢光管裡則塗上一層磷質,當電力注入管內的水銀,水銀蒸氣便會釋出能量,螢光管內的磷質吸收了便會釋出光能。由於不涉及燃燒過程,因此所產生的熱能低於白熾燈,而且較為耐用。唯螢光燈內有水銀,對人體有害,棄置亦有害環境,因此處理棄置的螢光燈也是另一個重要的環保議題。
- LED ── 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60年代時只能發出紅光,經過多年研究,現時LED已能發出多種色光,但由於發光效率不足,所以一直不能成為主要的照明工具。然而,用於照明的白光卻是近幾年才發展出來,且照明效能與鎢絲燈相近,因為LED的壽命較長,科學家均希望將來可取代現有的照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