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個早上,空氣中帶著幾分涼意,在某大醫學中心的急症室裡,醫護人員正在汗流浹背,全力以赴搶救一名少女的生命,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急救,最後帶給家屬們的仍然是叫人難以接受的噩耗。
作為急救小組的總指揮,我鼓起勇氣走出帷帳,坦誠地告知家屬病人因急救無效,宣告不治。少女的父母親當下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悲慟、哀嚎、怒罵,甚至摔東西,巨響頓時震動了急症室的每一個角落。
醫生草菅人命?
「兩天前診所的醫生才說只是傷風感冒,怎麼今天人就死去了?醫生,為甚麼?醫生,怎麼會這樣?到底為甚麼會這樣?……」
「醫生,求求你,我求你救我們的女兒一命!……你給我把她救起來!……你們不要停啊,快救她啊!」
「根據心電圖、X光以及各項抽血檢查的結果顯示,張小姐的心臟極可能因為病毒感染引發了心肌炎,導致急性心臟衰竭併發急性肺水腫及心原性休克,經過我們竭盡全力搶救,仍然回天乏術,請節哀!」我冷靜地向情緒激動的家屬一一說明這無法改變的事實。
為人父親的我當然能深切體會父母喪女之痛,我的內心也因惋惜這年輕的生命正在啜泣!但醫生不是神明,此時此刻的無奈與無助,也只能竭力地往內心壓抑,畢竟安撫病人家屬的傷痛才是身為醫者的我當時應盡的責任。
「你們這些醫生護士醫死人!診所醫生說我女兒只是感冒,今天怎麼會死在你們這些人手上!」
「把女兒還給我們!」
「醫生,是診所醫生誤診還是你剛剛給我女兒開錯藥?護士,是不是你打錯藥?是不是……?」
「我要控告你們這些人草菅人命!」
由於明瞭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無異,診所醫生診斷為病毒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並無可厚非,而一旦病毒侵犯心臟肌肉產生胸痛時,病情則可能急轉直下,後果叫人難以接受。為了避免造成家屬遷怒診所醫生指其誤診,只好硬著頭皮向痛失女兒的家屬們一再解釋他們難以理解的致病原理,無奈換來的除了懷疑還是懷疑!
抬棺事件、對簿公堂、鉅額索償、記者會,甚至黑道上門這類事件一再上演,造成醫與病之間攻防的局面。病人不信任醫生,到處Doctor-Shopping,而醫生亦因顧慮病人會伺機找麻煩,於是在彼此缺乏互信的情況下,建立起純交易式的醫病關係,如此對雙方都極之不利。
對立的來由
到底是甚麼因素造成今天醫療生態中這種不良的現象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是由於病患消費意識抬頭加上醫療行為過於商業化使然。而解決之道在於「溝通」,但由於醫生與病人之間對於醫學上複雜的原理在認知上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差距,例如:病人強調的是他身體的不適(Illness),而醫生關注的卻把焦點放在那些器官出了甚麼問題所造成的疾病(Disease)上,因此必須教育醫病雙方如何通力合作來進行診療。
基本上,一般醫者的出發點大多是善意的,不管其實力強弱,起碼其職責是要替病人解除或減輕疾苦,所以在接觸病患時首先要以同理心去弄清楚其求診的動機為何,以及了解其對醫生處置後的期望在哪裡,最後必須以病人聽得懂的字眼向病人及家屬詳細闡明疾病的診斷及其後續之治療計劃。當然,要健全醫病關係,醫生該善盡告知的義務,多與病患及其家屬「溝通」。如果醫生都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病人不懂,那麼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也勢必層出不窮!基於醫病專業知識的不對等,病人心態上又處於弱勢,所以,良好醫病關係的維繫是醫生職責的一部分。
去年我也曾經生病被隔離,親身體會到醫生冰冷的態度,可將病人推向無邊的徬惶與恐懼。有時候,儘管醫生在傳達醫療訊息上是正確的,卻往往疏忽了照顧病人內心的感受。醫生在傳達令人難以接受的消息時,最重要的是要讓病人感覺到你「感同身受」,因而,醫與病是站在同一陣線上面對疾病問題。況且,現今社會對醫療界的要求絕對不只是診療疾病或搶救生命而已,而是有必要重新思考健康是甚麼以及延長生命的意義在哪裡,這可是有賴醫者用心地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才可望達成的理想境界。
醫與病 互相尊重
寫這篇文章的另一個目的是從教育民眾方面著手,希望在病患心目中建立共識,明白到許多疾病只能控制無法治愈,而且有些疾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出乎意料之外的變化,醫生不是神明,有時候實在無法預測這一類的大逆轉。這並非不負責任的說辭,而的確是因為今日進步的醫學上仍然存在著不少盲點及有待改進的空間。試想一想,如果醫生採取的診治方針都是毫無風險,但卻也不能讓病人有起色的,難道這真是民眾之福?是病患希望得到的醫療嗎?如果任何病患的診治都以其結果來論斷醫師的對錯,勢必迫使更多醫生採取防禦性的醫療措施,這對病患而言並非一樁好事。
醫與病之間,惟有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態度下,醫者才能以病人的福祉為中心,開誠佈公地共同努力找尋對病人最有利的處理方式,而在必要時,醫生可以主動幫忙病人「另請高明」,找尋最好的「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並且能與對方連繫,合力解除疾苦。加上在今天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民眾取得資訊極之容易,徹底改變了傳統上不對等的醫病關係,「醫病合作」愈益重要。由於網路無遠弗屆,帶來大量的醫療資訊(其中當然夾雜正確與謬誤的訊息),勢必迫使醫療行為從傳統的醫令威權模式,演化成病患具有基本醫療常識及理解能力與醫生討論自身的病情,參與自身疾病的醫療,這毋疑是資訊社會進步的現象,不可逆拒的大趨勢。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省思以下這種現象背後的涵義。今天美國對於醫療疏失的處理態度,已經不再是為了懲罰有疏失的醫生,而是以避免將來繼續重蹈覆轍為主要目的。這正好反映出今日進步國家醫療界的良知已受到具備豐富醫療常識的廣大民眾所認同,也是我們亞洲國家醫療界和民眾努力的方向與目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