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秋燥症狀」

0
189
views

經過了多月的炎夏,空氣中終於多了點涼意,也就是難得的秋天到了。秋天天氣雖好,但變化大,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眼乾涸等症狀。

中醫角度,這種情況提示我們身體津液不足,而導致津液不足的原因分為兩大類。外在天氣的變化會影響人體出現乾燥症狀,如秋季乾燥氣候,稱之為「外燥」;有些人是因為體質屬陰血津液不足出現乾燥症狀,叫做「內燥」。

中醫有言:「燥令傷肺」。中醫學講求天人相應,陰虛體質人士,踏入秋天,天氣逐漸變得清涼乾燥,容易出現肺系宿疾,例如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另外,肺主皮毛,秋天乾燥的天氣也容易誘發皮膚問題,尤其本已有慢性濕疹、牛皮癬等皮膚病及本身皮膚已較乾燥的長者,更有可能令情況惡化。

平衡陰陽 調和氣血

針對秋燥症狀,如何對症下藥?

常用的中醫療法包括中藥內服、中藥外用、針刺和推拿等。這些療法均以傳統的中醫藥學的理論為基礎,透過不同的方式作用於人體臟腑氣血或刺激人體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及調整臟腑的作用。臨床上中醫師可運用不同的療法以達致為病人治療疾病及養生保健的目的。

養血穴位

中醫認為秋季皮膚乾燥瘙癢多因血虛生風導致,針灸學記載不少穴位有養血祛風止癢的作用:

  •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骨內上緣上兩寸。具有活血祛風止癢的作用。
  • 三陰交穴:腳踝內側凸起往上4指寬處。腎、肝、脾都經過這個穴位。具有養陰潤燥的作用。
  • 廉泉穴:在頸前正中線,喉結上方,舌骨體上緣凹陷處。具有生津潤喉作用。
  •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具有清熱潤燥的作用。
  • 迎香穴:鼻翼外側與鼻唇溝的中間點。具有祛風通鼻作用。

針刺或按壓以上穴位能起紓緩痕癢作用。指揉法,以拇指或食指置於穴位上,稍用力按揉,每次操作約10分鐘,每日可操作多次。

「秋燥症狀」需要戒口嗎?

凌雅萍(註冊中醫)
凌雅萍(註冊中醫)

在秋天適宜飲用的保健湯水,大都以滋潤為主,特別是潤肺。主要用沙參、玉竹、百合、麥冬、無花果、羅漢果、海底椰、海蜇、馬蹄、蘋果、雪梨、雪耳等有滋養肺陰功效的藥材,材料可酌量交替使用,靈活組合。

飲食上,除了以滋陰潤肺為主之外,應盡可能少食火鍋、燒烤、煎炸、辛辣、燥熱的食物,容易上火者更需要戒口,以免加重皮膚痕癢。另外,亦不宜亂服藥物或補進。

茶飲

五花八門茶

成分:五味子3克、無花果9克、百合15克、麥門冬15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後浸泡30分鐘;將以上材料加水一起煎煮1小時。
功效:潤燥清熱,收斂止癢。
主治:乾咳,乾燥性皮炎。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zh-hant/services/chinese-medicine-service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Instagram:instagram.com/ucn_healthca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