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胃癌前期病变

0
4412
views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统计,2015年香港男女合计的10大常见癌症中,胃癌的发病数字排第6位。

部分患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或只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中晚期则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进食后肚胀、持续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急速消瘦、疲惫、幽门梗阻、消化道出血、呕吐,有时甚至吐血等症状。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疾病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增加患上胃癌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及饮食因素。

可幸的是,如能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可有9成以上治愈率。在胃癌出现及发展过程中,胃黏膜上皮可发现胃癌前期病变状态(包括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如果能在癌前病变出现时(可透过胃镜活检等方法发现)及早进行治疗,改善癌前病变状态,有助降低胃癌发生的机会。

胃癌属于中医学的「伏梁」、「积聚」、「胃脘痛」、「噎塞」、「胃反」等范畴。胃癌的中医病因主要有:

  1. 饮食不节或不洁
  2.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犯胃
  3. 感受外邪

以上三者皆可令胃腑损伤,导致胃气失于和降,脾运不畅,令脾胃功能失调,食物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及吸收;结果食物精微不化,水湿不运,日久出现气滞食积、湿阻痰结、热毒血瘀,交结于胃,日久积聚而成肿块,变为胃癌。

对于防治胃癌前期病变,中医可使用中药预防,改善部分患者的癌前病变状态,达致中医「治未病」的治疗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下,临床中除了以健脾理气、导滞化湿为治法外,亦重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之法。目的是增强胃壁的防御及复修功能,治疗胃病(如慢性胃炎)。常用中药包括黄耆、党参、白术、薏苡仁、黄连、蒲公英、栀子、砂仁、半枝莲、丹参、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地龙、莪术、三七等。

个案

黄先生,58岁,近两月常饭后感胃胀满不适,间中嗳气,反酸,大便偏烂,夜眠不佳。于两星期前胃镜检查,表示患有中度慢性胃炎并部分腺体轻度肠上皮化生。现症:胃口不佳,饭后感胃胀满不适,间中嗳气,无反酸,口干,疲倦,大便1日2次偏烂,夜眠不佳,舌微暗红,苔白略厚,脉弦细。

辨证:脾胃气虚夹湿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胃、活血通络。
方药:炒白术20g、怀山药15g、炒白扁豆12g、茯神12g、太子参15g、党参12g、炒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15g、炙甘草6g、丹参10g、三七4g。        

赖民康(注册中医师)

方药中的白术、山药、扁豆、太子参、党参、薏苡仁及甘草健脾益气化湿,茯神有健脾利水、宁心安神之用,白花蛇舌草、丹参及三七可清热化瘀解毒、活血通络。在方药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情绪调摄、运动锻炼等以加强康复进度。

以下介绍汤剂,胃癌前期病变者可作参考。

材料:党参(切段)12g、生薏苡仁20g、无花果2枚(切小块)、白术9g、茯苓9g、三七3g、陈皮5g。
做法:将材料洗净后,以4-5碗水煎剩至约1碗,温服。
作用:保益脾胃、清热化瘀,有助改善胃癌前期病变状态。3

编按:中医治疗讲求因病制宜,汤方必须由注册中医师因人因病处方,治疗药物不适用于保健,读者用药必须咨询注册中医师。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网页:www.yanchai.org.hk中医服务内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