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饮食养生

0
4423
views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由于疾病的发生多从非器质性病变发展至器质性的阶段,一旦对身体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施治就困难得多。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中医推崇治未病,而所用到的预防措施,大多离不开日常饮食、起居、运动、睡眠等范畴,以下介绍的正是大家最容易入手的饮食养生原则。

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为「精、气、神」,而食物为此三者的营养基础。食物的性味有所偏向,因此对于脏腑的营养作用亦有不同。以最简单的五味分类,则「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我们可根据食物性味的不同来增强个别脏腑的「精、气、神」,达致养生的功效。而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及部位的选择性,可被称为「归经」。

饮食养生大概可分为以下五大原则:

第一:顾全后天之本

后天之本即脾胃,食物需经由脾胃运化然后到其他脏腑输布全身,故中医会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或肥甘厚味,以免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恰当地饮食,则多可祛病长寿。

第二: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定时与定量。饮食品种宜多样化,进食量不宜过多,避免加重脾胃负担;亦不宜过少,当消耗大于补充,会使机体逐渐瘦弱。最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而三餐则以早午餐较为重要。白天阳气盛,新陈代谢亦较为旺盛,而胃肠经过一夜的时间已空虚,故需要的营养也较多,因此早午餐进食量可稍多;夜间阳衰阴盛,亦因睡眠时间较长,故所需营养相对较少,进食量可略少。

第三:进食的原则

进食时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这样有利于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吸收,又可避免暴饮暴食、噎咳等意外。进食时要专心致志,既可品尝食物的真正味道,亦不会因分神而进食过量。另外,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进食亦会帮助消化,进食的环境宜宁静整洁,可播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有助食欲。

第四:注意食物卫生

应尽量选取新鲜、未变质的食物,确保其营养成分不致大量流失。其次可减低细菌依附的机会,防病从口入。食物应以熟食为主,因食物在加工变熟的过程中得到清洁和消毒,可借此除掉一些致病因素,尤其在肉类的烹调处理上更应注意,这对脾胃之气未盛或欠佳的儿童及长者非常重要。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我们亦应小心辨认哪些食物对人体有害,如河豚、发芽的马铃薯等都不宜进食。

第五:进食后调理

最家传户晓的是饭后不应立即坐着不动,宜散步三十分钟,有利于胃肠蠕动。但注意进食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运动时,四肢肌肉需索更多气血,使原来在胃肠负责消化的气血被分薄,减低消化功能。此外,进食后可以用手自左至右打圈摩腹,连续二、三十次不等,这种方法有利于腹部血液循环,更可预防便秘,帮助排毒,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总括而言,饮食养生是一种有效而容易达到的养生方法,因饮食是人每天的必需,透过食物来对身体进行调理不但有预防的功效也易为人接受,更可同时享受美食,相得益彰。在进食时除了要遵从以上提及的五大进食原则外,也应懂得灵活变通,根据个体、天气、地域等的不同来进行「药膳」,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网页:www.yanchai.org.hk中医服务内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