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字显示,腰痛占了半数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异,遇到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皆可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脱出,压迫和刺激脊髓、神经和周围组织所引起腰腿痛及活动障碍;严重会出现皮肤麻木、肌肉萎缩无力、腰部麻痺、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
别以为患者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者,事实上,因体力劳动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只占约15%。近年,病患者不乏年轻及非体力工作人士,他们会因为运动健身姿势不当、躺在沙发上长期「煲剧」、坐在床上玩手机,或者长期坐在电脑桌前工作等,令腰部长期承受压力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与証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脊痛、痺症范畴。病因多为肝肾气血虚弱,外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肉;或劳累、挫伤导致筋脉受损,脉络瘀滞;或忧思恐怒,房劳等因素引起。临床常见証型及其表现有:
- 风寒湿痺型 —— 腰腿冷痛重著,活动受限,静卧痛不减,局部喜暖,得热痛减,受寒及阴雨天时痛楚加剧,肢体发冷,舌淡苔白,脉沉紧。
- 湿热阻络型 —— 腰部掣痛,痛处有热感,腿软无力,暑热天或雨天痛楚加剧,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 气滞血瘀型 —— 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坐卧不宁,日轻夜重,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疼痛拒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紧。
- 肝肾亏虚型 —— 腰酸痛,腿膝无力,劳累加重,休息后痛减,局部喜按。偏肾阳虚者面色黯淡,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质淡,脉沉细;偏肾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由于腰为肾府,肾主骨,腰痛与肝、脾、肾有关,但以肾阳虚损者居多,故此本病与肾的关系最密切。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上只有约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多数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都会痊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很多,包括中药内治、正骨推拿、针灸、拔罐、牵引、艾灸、中药外洗、中药薰蒸、食疗及复康运动等等。治疗方法均各有优势。
中药:内服外洗
服用中药能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通经活络。中医师经过辨証后,会按病人的证型处方中药。一般初起者,用桃红四物汤、趁痛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若久病慢病,则处方健脾益气、散寒除湿,兼顾补益肝肾的独活寄生汤加减。而常用外洗方多用透骨草、威灵仙、三棱、莪术、五加皮、海桐皮、艾叶、川椒、白芷、红花等;有时亦可将煎服后的药渣用醋炒热,包布熨腰。
针灸、拔罐和艾灸
世界卫生组织(WHO)证实中医针灸疗法能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受损的神经、肌肉和韧带康复。针刺、拔罐和艾灸治疗,皆是透过刺激腧穴,一方面改善局部气血,同时借助神经传导来控制痛觉中枢,提升机体的痛阈。常用治疗穴位包括:关元俞、大肠俞、悬钟、昆仑、委中等。
手法复位
包括脊柱正骨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常规轻手法松腰,配合重手法包括侧卧斜板法、伸腰扳腿法、屈髋晃腰法、按压抖动法、俯卧牵抖法。
复康运动
主要是进行腰背肌锻炼,常用拱桥式和飞燕点水式。
拱桥式: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 —— 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反复锻炼20-30次。
飞燕式:俯卧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肘和膝关节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反复锻炼20-30次。
中医食疗
医师根据患者体质、証型及治疗阶段建议不同食疗,促进康复。例如:
- 血瘀气滞型 —— 宜食活血瘀之品,如核桃仁、木耳、桑寄生、姜黄、三七炖鸡、红花粥等。
- 湿热阻络型 —— 宜清淡、清热利湿的饮食。多食豆浆、小米粥、藕汁,待湿热清后,给予清补之品,如薏苡仁冬瓜粥、绿豆稀粥、山药稀粥等。
- 风寒湿痹型 —— 宜温热饮食,忌肥甘厚腻生冷。宜食黄耆、桂枝、宽筋藤炖
猪蹄等。 - 肝肾亏虚型 —— 宜补益肝肾、补血益气之品,如大生地、猪腰煲杜仲、牛筋炖黑豆、熟地枸杞排骨汤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