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字顯示,腰痛佔了半數是由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異,遇到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皆可致腰椎間盤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脫出,壓迫和刺激脊髓、神經和周圍組織所引起腰腿痛及活動障礙;嚴重會出現皮膚麻木、肌肉萎縮無力、腰部麻痺、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
別以為患者主要是從事體力勞動者,事實上,因體力勞動而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只佔約15%。近年,病患者不乏年輕及非體力工作人士,他們會因為運動健身姿勢不當、躺在沙發上長期「煲劇」、坐在床上玩手機,或者長期坐在電腦桌前工作等,令腰部長期承受壓力而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症。
中醫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成因與証型
腰椎間盤突出症屬於中醫腰脊痛、痺症範疇。病因多為肝腎氣血虛弱,外感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結於筋脈肌肉;或勞累、挫傷導致筋脈受損,脈絡瘀滯;或憂思恐怒,房勞等因素引起。臨床常見証型及其表現有:
- 風寒濕痺型 —— 腰腿冷痛重著,活動受限,靜臥痛不減,局部喜暖,得熱痛減,受寒及陰雨天時痛楚加劇,肢體發冷,舌淡苔白,脈沉緊。
- 濕熱阻絡型 —— 腰部掣痛,痛處有熱感,腿軟無力,暑熱天或雨天痛楚加劇,活動後痛減,惡熱口渴,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
- 氣滯血瘀型 —— 腰腿痛如刺,痛有定處,坐臥不寧,日輕夜重,腰部僵硬,活動受限,疼痛拒按。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薄黃,脈弦緊。
- 肝腎虧虛型 —— 腰痠痛,腿膝無力,勞累加重,休息後痛減,局部喜按。偏腎陽虛者面色黯淡,手足不溫,少氣乏力,舌質淡,脈沉細;偏腎陰虛者,則心煩失眠,口燥咽乾,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由於腰為腎府,腎主骨,腰痛與肝、脾、腎有關,但以腎陽虛損者居多,故此本病與腎的關係最密切。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臨床上只有約10%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多數的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後都會痊愈。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方法很多,包括中藥內治、正骨推拿、針灸、拔罐、牽引、艾灸、中藥外洗、中藥薰蒸、食療及復康運動等等。治療方法均各有優勢。
中藥:內服外洗
服用中藥能活血化瘀、補益肝腎、通經活絡。中醫師經過辨証後,會按病人的證型處方中藥。一般初起者,用桃紅四物湯、趁痛湯、身痛逐瘀湯等加減;若久病慢病,則處方健脾益氣、散寒除濕,兼顧補益肝腎的獨活寄生湯加減。而常用外洗方多用透骨草、威靈仙、三棱、莪術、五加皮、海桐皮、艾葉、川椒、白芷、紅花等;有時亦可將煎服後的藥渣用醋炒熱,包布熨腰。
針灸、拔罐和艾灸
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中醫針灸療法能幫助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受損的神經、肌肉和韌帶康復。針刺、拔罐和艾灸治療,皆是透過刺激腧穴,一方面改善局部氣血,同時借助神經傳導來控制痛覺中樞,提升機體的痛閾。常用治療穴位包括:關元俞、大腸俞、懸鐘、昆侖、委中等。
手法復位
包括脊柱正骨手法、軟組織鬆解手法。常規輕手法鬆腰,配合重手法包括側臥斜板法、伸腰扳腿法、屈髖晃腰法、按壓抖動法、俯臥牽抖法。
復康運動
主要是進行腰背肌鍛鍊,常用拱橋式和飛燕點水式。
拱橋式: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 —— 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鍊的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頭後部為支點進行練習。反覆鍛鍊20-30次。
飛燕式:俯臥床上,雙臂放在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肘和膝關節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覆鍛鍊20-30次。
中醫食療
醫師根據患者體質、証型及治療階段建議不同食療,促進康復。例如:
- 血瘀氣滯型 —— 宜食活血瘀之品,如核桃仁、木耳、桑寄生、薑黃、三七燉雞、紅花粥等。
- 濕熱阻絡型 —— 宜清淡、清熱利濕的飲食。多食豆漿、小米粥、藕汁,待濕熱清後,給予清補之品,如薏苡仁冬瓜粥、綠豆稀粥、山藥稀粥等。
- 風寒濕痹型 —— 宜溫熱飲食,忌肥甘厚膩生冷。宜食黃耆、桂枝、寬筋藤燉
豬蹄等。 - 肝腎虧虛型 —— 宜補益肝腎、補血益氣之品,如大生地、豬腰煲杜仲、牛筋燉黑豆、熟地枸杞排骨湯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