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慢性肌腱炎 —— 中醫理論與治療(上)

0
9286
views

慢性肌腱炎是個常見而不易根治的疾病,很多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時亦會找中醫師來處理。關於中醫對慢性肌腱炎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會分兩部分刊出。

「肌腱」是帶狀細長的結締組織,位於肌肉的末端與關節交匯處,並附著於骨頭之上,其作用主要是將肌肉的力量傳遞到骨頭以帶動關節。一些比較長的肌腱或活動度較大的肌腱,其外有一層鞘膜包圍,就是腱鞘。若反覆過度使用肌腱,或肌腱受傷後得不到完整的恢復,則往往會使肌腱產生慢性炎症,就是慢性肌腱炎。若肌腱與腱鞘同時發炎,就是肌腱腱鞘炎。

症狀

患部通常會出現紅、腫、熱、痛,也可出現痠軟無力或僵硬等症狀。

慢性肌腱炎的多發部位

  1. 手指:常見於手指與手掌交接的關節,患指多為拇指、中指及無名指。
  2. 手肘:手肘外側(與大拇指同側)是手指及手腕伸肌肌腱附著處,而內側(與小指同側)則是手指及手腕屈肌肌腱附著處。外側的肌腱發炎俗稱「網球肘」,內側發炎則稱為「高爾夫球肘」。
  3. 肩膀:肩關節處有許多重要的肌腱如肱二頭肌、岡上肌(棘上肌)、岡下肌(棘下肌)等也是肌腱炎的多發部位。
  4. 下肢:如膝蓋髕骨肌腱炎、跟腱炎等。

常見病症

不同部位的肌肉長時間反覆的過度使用,均有可能引起慢性肌腱炎。以下簡單介紹一些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肌腱炎︰

指屈肌腱腱鞘炎

初期患處會有充血、水腫等發炎變化,繼而會出現組織黏連,若腱鞘嚴重黏連時更會形成腱鞘狹窄、增厚、硬腫等病理變化,引致手指活動受阻。早期之徵狀多發生於起床時或疲累工作後,最初會感覺手指活動遲緩、掌指關節痠痛、活動後能減輕或消失;後期疼痛加劇、手指伸展時會發生彈響,更甚者手指需要輔助才能伸展,疼痛有時向腕部放射,掌指關節屈曲有壓痛,有時可摸到增厚的腱鞘、狀如豌豆大小的結節,當屈曲患指時,深屈肌肌腱在指頭基部形成結節,使其伸直時卡在肌腱滑車,以致尾端指節無法完全伸直,或在伸直時會有阻力,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若用另一手協助扳動後,手指又能活動,產生像扳槍機樣的動作及彈響,故也有「彈弓手」之稱。

指屈肌腱腱鞘炎(彈弓手)是手指腱鞘發炎所致,原本控制手指活動的肌腱,被腱鞘所包圍保護,以減低筋腱滑動時的摩擦力。若經常提起重物,或長時間過分用力握持硬物,肌腱及腱鞘的壓力便會增加;又或手指不斷做重複性動作,腱鞘會因為跟周遭韌帶不停摩擦而變厚及發炎,繼而引起痛楚。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又稱為媽媽手,此病多見於需要長期使用手腕工作的職業,如:會計、文書、打電腦、打字、工廠作業員等職業,或是常抱小孩、洗衣服、扭擰物品、織毛衣、刺繡等家庭工作。多見於中年以上,女多於男(約6:1),尤其是哺乳期及更年期婦女。由於很多患者都是在抱起嬰兒時,「虎口」發力,導致勞損,因而俗稱「媽媽手」。

此病是由於拇指或腕部活動頻繁,使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在橈骨莖突部腱鞘內長期互相反覆摩擦,導致該處肌腱與腱鞘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局部出現組織液滲出、水腫和纖維化,鞘管壁變厚,肌腱局部變粗,造成肌腱在腱鞘內的滑動受阻而引起的。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橈骨莖突部隆起、疼痛,腕和拇指活動時疼痛加重,局部壓痛。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前臂伸肌腱勞損,是肘關節外側局限性疼痛,並影響伸腕和前臂旋轉功能的慢性、勞損性疾病。多因前臂長期反覆作旋轉運動或前臂過度劇烈旋轉而引起,例如打球、拿鑊鏟、提重物、拉扯重物、手腕用力扭轉等,使到手肘前臂的肌肉群不斷承受強大的力量,導致肱骨外上髁位置的肌腱發炎或撕裂。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肘關節外上方活動痛,疼痛有時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覺痠脹不適,不願活動。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鏟、提壺、擰毛巾、打毛衣等運動可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肱骨外上髁處有局限性壓痛點,有時壓痛可向下放射,有時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輕度壓痛及活動痛。局部無紅腫,肘關節伸屈不受影響,但前臂旋轉活動時可疼痛。嚴重者手指伸直、伸腕或執筷動作時即可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後位時伸肌群處於鬆弛狀態,因而疼痛可緩解。

肱骨內上髁炎

肱骨內上髁炎也稱高爾夫球肘,為旋前屈肌群肌腱起始部過度疲勞而引起的損傷。當打高爾夫球後擺到最高點時,此部肌肉處於外翻的壓力之下,該壓力貫穿下擺的整個過程中直至撞擊到高爾夫球。疼痛由肘的內上髁引起,並隨著腕部屈曲及前臂旋轉而加重。主要是由於前臂屈肌起點肱骨內上髁處反覆牽拉累積性損傷所致,與網球肘的發病機理類似,因常見於高爾夫球運動員,故俗稱「高爾夫球肘」。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肘關節內側局限性疼痛、壓痛,屈腕無力,肘活動正常。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是指肱二頭肌腱發炎黏連,肌腱滑動發生障礙的病症。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發病率較高,這與其解剖位置有關。肱二頭肌長頭肌起自肩胛骨的盂上結節,在肱骨結節間溝與橫韌帶形成的纖維管道中通過,當肱二頭肌收縮時,該肌腱張力增加而無滑動,在肩關節運動中、肌腿與肱骨結節間溝反覆摩擦,特別是上肢外展位屈伸肘關節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腰在間溝內對肋骨產生壓力,增大摩擦力,這種機械效應對肌腱增加了磨損。此外,肩袖的損傷、鈣鹽的沉著、肩關節內部的病變亦可累及此腱鞘而形成腱鞘炎。

常見於使用肩部從事體力勞動者,如搬運工和從事投擲、棒球等運動的運動員,因長期、反覆使肩關節處於活動範圍極限的情況,或做用力轉肩活動,肱二頭肌長期的勞累,使長頭肌腱在結節間溝的骨質上反覆摩擦,而使腱鞘水腫、增厚,導致黏連和肌腱退變,產生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肱骨結節間溝疼痛、壓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

岡上肌肌腱炎

岡上肌起於肩胛骨岡上窩,肌腱在喙肩韌帶及肩峰下滑液囊下,肩關節囊之上通過,止於肱骨大結節。其作用為固定肱骨於肩胛盂中,並與三角肌協同動作使上肢外展,由於活動頻繁又是肩部肌肉收縮力量的交匯點;岡上肌肌纖維細長且跨度大,運動中易受損。發炎日久,岡上肌腱可能發生鈣化情況。

長期頻繁的肩關節外展上舉動作會形成慢性炎症至肌腱變性與周圍組織黏連。好發於中年以上的體力勞動者、家庭主婦和運動員。臨床表現為:以肩峰大結節處為主的疼痛,並可向頸、肩和上肢放射;肩外展未到60度時疼痛較輕,被動外展至60-120度範圍時疼痛較重,當上舉超過120度時,疼痛又減輕,且可自動繼續上舉,稱為「疼痛弧」,這與肱二頭肌肌腱炎和肩周炎明顯不同;在岡上肌止部的大結節處常有壓痛,並隨肱骨頭的旋轉而移動。

跟腱炎

跟腱是連接小腿腓腸肌與跟骨的帶狀組織,人在行走、跑步、跳躍和踮腳時都需要它。當跟腱在短時間內承受的壓力過大時,可能會發生微小的撕裂,繼而出現炎症。常見的病因有:身體狀況不適(如腓腸肌的柔韌性和強度不夠)、還沒調整好就開始運動(尤其是籃球、網球等需要頻繁地停止、啟動以及跳躍的運動)、過多的跑步鍛鍊、扁平足等。

跟腱炎的典型症狀有:

  • 足跟部上方及內部的疼痛、痠痛、壓痛、僵硬,活動後加劇。它可能發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區域,痛感通常會在清晨或劇烈運動後的休息期間發作。
  • 肌腱兩段受到擠壓時會有強烈疼痛或壓痛。
  • 當病變惡化,肌腱會腫大,在病變區域出現結節。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相關文章:認識慢性肌腱炎 —— 中醫理論與治療(下)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