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有些人食量不高,但体重却高企不下。中医学对肥胖有不同分型,要控制体重,须按不同类型,对症下药。
鉴于现今社会粮食日渐丰富,容易造成营养过剩的现象,以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会增加患上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胆固醇、糖尿病、脑血管病、胆囊病、骨关节炎、睡眠窒息症或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故此,肥胖问题值得大家重视及关注。
食量少 体形胖
运动是减肥或体重控制的好方法,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有些人虽已努力不懈地做不同类型的运动,体重控制成效却未见显著,为甚么呢?这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关。如有些人进食量少但形体较胖,其实可能是水肿所致,单靠运动及饮食未必能有效去除水肿,此时应以调理身体为大原则,内在病因未解决,减肥亦易「反弹」。要有效地使体重下降(俗称:「减肥」),首先须了解何谓肥胖及其成因,方能对症下药,获得佳效。
肥胖,若根据体重指数(BMI)来判断的话,BMI值高于25(不论男女)则属肥胖;若根据腰围呎吋来进行判断,男性的腰围若大于90厘米(cm)以上或女性的腰围若大于80厘米(cm)以上则可判断为中央肥胖。肥胖症,大概可分为单纯性(非疾病引起)及继发性(由疾病引起)的肥胖症两大类,而单纯性肥胖症最为常见,约占肥胖人群的95%。单纯性肥胖又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两种,今期我们将集中针对体质性肥胖来进行讨论。
体质性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其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在治疗方面,中医大概可分为:汤剂、针灸、拔罐、推拿、耳穴等不同方法。现以汤剂、针刺及拔罐这三大常用方法进行简述。
中药汤剂
中药减肥的配方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的结果。传统配方效果温和,也较安全,更多注重整体调理。临床上肥胖症常分为以下四大证型:
胃热滞脾证
临床表现:患者为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治法上以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常用中药:有大黄、连翘、黄连、枳实、厚朴、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等。
痰湿内盛证
临床表现:形盛体胖,肢体困重、胸膈痞满、倦怠乏力、口干、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滑等。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常用中药:半夏、橘红、枳实、冬瓜皮、泽泻、莱菔子、茯苓等。
脾虚不运证
临床表现: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舌淡胖而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等。治以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常用中药:党参、黄耆、茯苓、大枣、陈皮、砂仁、山药、扁豆、泽泻等。
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睡、气短乏力、腹胀、大便烂、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等。治以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常用中药: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生姜、干姜等。
针刺
针刺减肥的关键是依据病因病机辨证取穴,通过调整气血,使紊乱的水、盐、能量的代谢重新恢复平衡,同时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脂肪分解,消耗积存的脂肪,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平衡。临床上针灸主要取任脉、脾、胃、肝、肾及膀胱经等经脉上的穴位。
常用主穴有肥三针(中脘、足三里、带脉)、水分、关元、天枢(双)、大横(双)。配穴则随证加减。
拔罐
拔罐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脏腑的功能,并可扶正祛邪。拔罐减肥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根据辨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亦可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局部取穴拔罐,促进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代谢功能,从而达到局部减肥的效果。
日常饮食
在日常生活的饮食方面,肥胖人士应注意以下要点:
- 要均衡饮食及注意食物分量
- 要选取热量较低的食物
- 减少进食糖类及脂肪类食物(如:以脱脂奶代替鲜奶;以鱼肉及去皮鸡肉代替肥肉或半肥瘦猪肉)
- 可采用蒸、煮、白灼、少油快炒等低脂烹调方法烹调食物。
- 当感觉肚饿时,可选择以低热量食物充饥(如:全麦饼干、水果或蔬菜等)。
- 避免吃零食及高热量食物
此外,亦可选取适合的减肥水果,如:石榴、奇异果、山竹、番茄、枇杷果、西梅等,但不宜进食牛油果、椰子及榴梿。
在运动方面,耐力型的运动,才是燃烧脂肪的主要途径,一般在运动至少半小时以后,体内才开始释放由储存的脂肪转化而来的能量。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长者适合做一些能力所及的家务、散步、太极拳等,青年人可选择长跑、游泳、踏单车等。
肥胖症需要整体的治疗,在不同的方法互相配合下,疗效显著。减肥者中往往超过80%的人会遇到体重反弹的情况,其实保持「不反弹」的关键在于自身,减肥应循序渐进,使体重逐渐减轻至接近正常体重,不宜骤减,以免损伤正气,降低体力。肥胖不但有碍美观,更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应正确有效地减肥,促进身体健康。3
参考资料:
1.《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