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卫生署大力推行和支持妈妈以母乳喂养宝宝,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可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亦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喂哺母乳除了对宝宝有益外,还可减低妈妈日后患乳癌和卵巢癌的机会,亦可加速子宫收缩,促使恶露排出流畅和止血。喂哺母乳既省钱又方便,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因哺乳其实都是一个大量消耗的过程,故能起到瘦身的效果,可见喂哺母乳的好处多多。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的关键在于产后乳汁分泌充足,但现代女性压力较大,产后不久又要上班,休息不足,缺乳情况时有发生,令很多妈妈在产后都有奶水不足的烦恼,无法进行全母乳喂哺。产妇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足够喂养宝宝,中医称之为「缺乳」、「乳汁不行」或「无乳」,多发生在产后3 天至半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缺乳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缺乳与脾胃及肝的关系密切。乳汁是由身体的气血所化生,脾胃则为气血生化之源,而乳汁的分泌则有赖肝气疏泄与调节,本病一般分虚实论治。虚证主要在于气血不足,若素来身体体质虚弱,再因生产过程中耗伤气血或产后过度操劳,气血亏虚无以化生乳汁,因而乳汁不足或全无,此类妈妈乳房柔软,无胀痛感,乳汁分泌量少而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实证则为肝郁气滞,若产后情绪抑郁,肝失疏泄,气血郁滞,令乳汁运行受阻而成缺乳,此类妈妈乳房胀硬疼痛,乳汁难出而质浓稠,精神紧张,急躁易怒,时常叹气,胃口不佳。
缺乳的辨证论治
起初出现乳汁不足时,新产妈妈先不要过度担忧,首要保持充足休息及补充营养,可饮用猪蹄煮汤补血通乳以增加乳汁分泌,并可在汤中适量加入通草,功专通络,也可下乳。若乳汁仍无明显增加,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按体质调治服用中药。中医将缺乳的证型主要分为气血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治疗总则为调理气血,通络下乳。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佐以通乳,可用通乳丹(《传青主女科》)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则以疏肝理气,通络下乳,方用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加减治疗。产后缺乳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多数妈妈经过中药治疗调理气血或畅通乳络后,同时养成定时喂哺宝宝的习惯,渐渐地乳汁分泌便会增多,同时防止造成乳汁积蓄。即使宝宝未肯吸乳,应将多余的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因过多乳汁积蓄,壅塞乳络后容易造成乳腺发炎,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求医治疗。
缺乳的其他疗法
妈妈可于产前产后以打圈方式从乳房不同方位向乳头方按摩乳房,或以暖水袋热敷乳房,促进乳腺通畅。另外,穴位按摩有助气血运行,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阻滞,可取两乳头中点的「膻中」、拇指与食指间中点压「合谷」穴、膝盖外侧凹陷处下四指的「足三里」、小腿内侧足内踝上四指的「三阴交」,以及拇趾和第二只脚趾间的「太冲」等穴按揉,在按摩的过程中可使妈妈得到适当的休息,放松精神,舒缓紧张情绪,均有利于乳汁分泌。
缺乳的预防及调护
饮食调护
哺乳期间妈妈的饮食习惯是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好或不好的食物元素都可从乳汁中进入宝宝的身体,因此新产妈妈的食物宜忌需注意四方面,一是忌食酸涩及寒性的食物,因酸性收敛,寒主收引,都有碍气血的运行;二是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防耗伤气血,使气血更虚弱,如辣椒、茴香、咖啡及香烟等;三是忌食回乳之品,如麦芽、啤酒、麦乳精、韭菜等食物;四是适当地增加营养,多吃一些高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多喝汤水如猪肉汤、鱼汤,对促进乳汁分泌效果良好, 但切忌过度进补。
情志调护
要维持足够的奶量喂养宝宝,妈妈必须保持心情轻松开朗,充足的的休息尤其重要。若产后情志不畅、忧郁、恐惧、紧张,必然影响乳汁分泌,此时需要进行心理辅导,遇到任何困难都可向家人或医护人员寻求帮助,保持心情平和。此外妈妈应劳逸结合,养成与宝宝同时睡觉休息的习惯,简化家务的步骤或与家人分担,减少访客等,从而争取更多休息,足够的睡眠是乳汁充足的重要关键。
哺乳须知
其一:产后应尽早喂哺母乳,一般在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以促进早期分泌乳汁。由于夜间泌乳素分泌较日间旺盛,故夜间可以多让宝宝吮吸。
其二:哺乳时应采用正确姿态,妈妈可取半躺卧或坐着,不应平卧在床上,而宝宝的头及身体成一条直线,面向母亲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身体紧贴妈妈身体,避免宝宝含接乳头的方法不当或有咬奶头的习惯而造成乳头皲裂,让宝宝将妈妈的整个乳头及乳晕全部吸入口中,期间不能遮盖宝宝的口鼻以便观察,留意著宝宝的面色及呼吸。
其三:加强乳房护理,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卫生,哺乳前后用温湿毛巾轻轻擦拭乳房,乳头皲裂者在哺乳后可挤出一滴乳汁涂抹在乳头上。
妈妈总是想将最好的给宝宝,为了宝宝能健康成长发育,母乳便是最佳的选择,各位妈妈们请一起努力,让喂哺母乳不再困难,将爱从母乳开始吧!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网页:www.yanchai.org.hk中医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