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有人说:「治病难,难在识病」。此语毫不夸张,正好说明辨识疾病的重要性。
朱肱在《南阳活人书》中说:「因名识病,因病识症,如暗得明,胸中晓然,无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可见认识疾病,是治疗疾病的先导。
一年夏末,一个印刷工人来到诊所求诊。病人是男性,35岁,前来诊治他的耳聋疾病。
主诉:因长期开夜班,数年内听力逐渐下降,母亲在厨房内大声呼喊,坐在客厅的他亦难听闻,经专科西医检查后,宣布无法治疗。
辨证:舌质微黯,脉弦细,精神不振,与我沟通时需要重复及提高声量,听觉障碍严重。
治宜:益肝肾,理气血。
二诊:沟通毋须重复,但有耳鸣感觉,耳鸣为听觉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种症状,可间断而作,可持续而作,本例病人工作环境中噪音甚强,更易得此病。
三诊:诸症已消,精神状态良好,后以药丸方服用,现已正常。并嘱其改变工作环境及尽量避免在晚间工作。
耳为听觉器官,听觉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精气。「肾藏精」,其气充耳,所谓「耳者肾之官也」,但《素问.金匮真言论》又明确指出「心开窍于耳」,这是指于心神通「使道」主宰了耳的听觉。听觉实质是耳将接受的外界声音刺激,通过行使神气的「使道」而作用于心神的反应。所以「心神不明」、「神气不行」皆可发生耳聋耳鸣、妄听妄闻等听觉异常。《济生方》就将耳聋耳鸣一症,归纳为从肾从心论注。书中写道:「肾气通于耳,心寄窍于耳」、「六淫伤之调肾,七情所感治于心」,并提出治心之法在于「宁心顺气」,宁心顺气,则耳为之聪矣。
识病凭「症、证、病」
要准确识病,还得从「症」、「证」、「病」说起。「症」是指单个的症状,是疾病的外在现象。同一症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病、证之中。
「证」即症候,通过对症状辨析而来,是疾病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个性体现,是对疾病发展某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质,是论注的依据。在文字学上,「证」与「症」通,但中医学现已严格区分。
「病」由症表现出来,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病理概括。由此可见,「症」、「证」、「病」三者互相联系,又有区别。所以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简而言之,即辨证与辨病结合,即以中医阴阳、脏腑、经络病因等学说为其理论基础,以明诊收集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协同寻求疾病的本质。
中医对疾病的命名约四分之三是以主症命名,如咳嗽、泄泻,上述的耳鸣等,而只在论证时又是以「症」作为治则依据,故有人产生一种误解,似乎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其实不然,早在殷裔甲骨文里即有疾首、疾身、蛊、症等病的记载。在《山海经》中也有瘿、瘕、痔等病的记载,足见辨病的历史渊源之久。
倘若临床不辨病,只辨证,医者胸中没有全局观念,则辨证也将是漫无边际,顺逆吉凶,难以预测,特别是对疾病有效专方专药也无法选用。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整体治疗观,也无法发挥其指导作用。以狐惑病(西医称白塞氏综合症,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症)为例说明之,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之说。若不首先辨出「狐惑病」,而只用辨证的方法,可能会将蚀于阴者,按妇、外、痔科辨证;而对蚀于喉者,可能按喉科辨证。错误的辨证结果,导致那么简单的湿热,用妇、外、痔、喉四科来医治,其治疗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也不能只讲辨病,而不讲辨证。《温病条辨》说:「是书着眼处,全在认症无差,用药先后缓急得宜,不求识症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由于病处在相对「静态」,而证处于相对「动态」之中,只有通过辨证,才能抓住疾病某阶段的主要矛盾,治疗才有依据。
上述的一切就是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世间的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东方则无所谓西方,没有古代则无所谓现代,没有传统医学则无所谓现代医学,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医学,也就不存在它的优势和劣势问题。
近年来,中医学在香港已开始有生命脉搏,论者各执其说,见仁见智,至今尚无定论。毫无异议,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很难存在。所谓特色,就是事物区别于同类的独特色彩和风格;所谓优势,就是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特色和优势,都是在比较中存在的。
中西医的差别
中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的科学,但又有着一系列重大差别。
- 研究的层次不同 —— 中医学是在「天地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在整体水平上研究人;西医学则是在整体以下水平研究人。
- 构成理论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不同 —— 中医学用直观系统法或朴素系统法,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运用以表知里,以外揣内,以此知彼,以近知远的方法,对人体和疾病进行活体的、动态的、无剖裂的、整体水平的同步观察和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西医学则用元素分析法或还原法,通过实验手段,应用解剖,显微化验及一切新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基础不同 —— 中医学基本上是古代农业革命的产物,当时处于自然科学与哲学尚未分化的自然哲学阶段,作为应用科学的中医学,只能在古代哲学指导下,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形成自己的体系。西医学则是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崛起,分析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科的出现,为近代西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 科学发展不同、理论体系不同 —— 由于历史背景、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中西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有着各自不同的科学发现。例如,中医学发现了脏象、经络等存在;西医学发现了系统、组织等存在,并据此分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体系。
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上述的诸种不同,造成两种医学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以上的比较告诉我们,中西医学在研究层次和方法上、在体系上、在临床上这三个方面分别有着彼此不能代替的压倒对方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最基本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它的研究层次和方法,在紧密联系外界环境的条件下,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进行活体的、动态的,无割裂的、整体水平上的研究。
中医学正是应用这种方法,沿着这个思路发现了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的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是西医学用分析法、解剖法所无法发现的。现在的问题是,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未能解开中医学的实践和发现。对于「肾主耳」的含义,更无法通过解剖得到真理。所以,通文理、精医理、明哲理、知科理,是一个现代中医师所具备的基本知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