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鼻敏感, 斷尾無可能?

0
5156
views

鼻敏感在中醫病名上叫作鼻鼽(音球),是指以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鼻病。

敏感在臨床十分常見,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可呈逐年性發病,亦可呈季節性發作。在古代的文獻中已有鼻鼽的出現,《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一》謂:「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癢而氣噴作出聲也」。

診斷要點

  1. 病史:部分病人有過敏或家族史
  2. 臨床症狀:本病發作時主要表現為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鼻塞,呈陣發性,具有突然發作和反覆發作的特點。
  3. 檢查:發作期的鼻黏膜多為灰白或淡藍色,亦可充血色紅,鼻甲腫大,鼻腔有較多水樣分泌物。在間歇期時特徵不明顯。

中醫辨証論治四大類型

1. 肺氣虛寒,衛表不固

主証: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嗅覺減退、畏風怕冷、自汗、氣短懶言、語聲低怯、面色蒼白、咳嗽痰稀;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虛弱。檢查時可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黏膜淡白或灰白,鼻道可見水樣分泌物。

治療:溫肺散寒,益氣固表。藥方採用細辛、荊芥、人參、甘草、訶子、桔梗或魚腦石等。

2. 脾氣虛弱,清陽不升

主証:鼻塞、鼻癢、清涕連連、噴嚏突發、面色萎黃不華、消瘦、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無力、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弱無力。檢查時可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黏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樣分泌物。

治療:益氣健脾,升陽通竅。藥方採用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陳皮、當歸、升麻或柴胡等。

3. 腎陽不足,溫煦失職

主証: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長流。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即非寒冷環境下身體感到寒冷而手足不溫),腰膝痠軟、神疲倦怠、小便清長,或見遺精早泄。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檢查時可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黏膜淡白,鼻道有水樣分泌物。

治療:溫補腎陽,固腎納氣。藥方採用熟地、吳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桂枝或附子等。

4. 肺經伏熱,上犯鼻竅

主証:鼻癢、噴嚏頻作,流清涕、鼻塞,常在悶熱天氣發作。全身發熱或見咳嗽、咽癢、口乾煩熱、舌質紅、苔白或黃,脈數。檢查時可見鼻黏膜色紅或暗紅,鼻甲腫脹。

治療:清宣肺氣,通利鼻竅。藥方採用黃芩、梔子、石膏、知母、桑白皮、辛夷花、枇杷葉、升麻、百合或麥冬等。

迎香穴: 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
攢竹穴: 面部眉頭陷中,當眶上切跡處。
太陽穴: 面部目外眥旁,眼眶外側緣處。閉眼,當外眼角紋頭盡處。

治法

穴位按摩

除了服食中藥調理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摩,達到治療的效果。通過按摩以疏通經絡,驅邪外出,宣通鼻竅。

方法:將雙手大魚際肌摩擦至發熱,再貼於鼻梁兩側,自鼻根至迎香穴反覆摩擦至局部發熱為度;或以兩手中指於鼻梁兩邊按摩20-30次,令表裡俱熱,早晚各一次;再由攢竹穴向太陽穴推按至熱,每日2-3次。

針灸治療

鼻鼽可通過針灸治療以紓緩患者鼻癢、鼻塞、流清涕等之症狀。常用穴位以迎香、印堂、風池、足三里為主穴,配以合谷、肺俞、脾俞、腎俞等配穴加強治療效果。每次留針20分鐘,每日1次,針用補法,10次為1個療程。

天灸

天灸是中醫的傳統治療療法之一,透過敷貼一些屬溫熱類的中藥在穴位上,從而溫通經絡,調整陰陽,提高個人免疫力。所謂「冬病夏治」,是選取一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三天進行天灸,這段時間人體腠理疏鬆,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對冬季常發的疾病如鼻敏感、哮喘、慢性咳嗽、痛証等屬虛寒証治療效果甚佳。

預防及調護

  1. 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2. 有過敏史之患者,應避免接觸或服用易引起機體過敏反應之食物、藥物,如海鮮類、動物之毛髮、花粉、塵蟎等。
  3. 保持環境清潔衛生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