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的中醫療法

0
2144
views

神經衰弱症是指由於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在個體易感體質或個性不良基礎上,產生的高度神經活動功能失調,其主要臨床特徵為神經過程易於興奮和迅速疲倦,且常伴有情緒不穩、睡眠障礙和多種身體不適感等症狀。

經衰弱迄今檢查仍未能發現軀體損害證據,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大多數病人是起病緩慢,病程遷延,臨床症狀多樣化,但缺乏特性,常見以下症狀。

容易興奮和易怒

自我控制能力減弱,性情變得急躁和易怒,情緒明顯不穩,常為一些微不足道的瑣事引起發怒和傷感、流淚,明知不對且無法控制。因興奮性增強,病人終日惶惶不安,說話和舉動也過於急躁,注意力難以集中,對外界噪音、強光或難聞的氣味特別敏感和反感。少寢,多夢紛紜,因而病人早晨起床時仍感到疲憊,到了晚上則感到症狀減輕。常有入睡困難和睡眠很淺等不適感覺。

容易疲倦和衰弱

在病人容易興奮和易怒之下,隨之而來的是疲憊不堪。用腦思考問題稍久則出現興奮,眼花撩亂甚至不能堅持。注意力減弱,時間愈長就愈加重而影響近記憶力,特別是對數字和姓名記憶尤為困難,當病情日漸加重時,病人出現全身無力和臥床不起,嚴重時不能繼續工作和處理日常生活。

軀體症狀

由於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加,感受器官和內感受器官的敏感性增強。病人常有頭痛或頭緊箍感。觸覺、痛覺和溫度感異常敏感,時而不能忍受,稍強的刺激因內感性增高,平時不能察覺到的內臟活動也會感覺到了。如感到心悸、心前區疼痛,或胃腸蠕動增強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心動過速、心臟期外收縮、血壓偏高或偏低、多汗、肢端發涼、腹脹、腹瀉、便秘、遺精、早泄、陽痿及月經不調等。

病理性心理反應

病人對症狀的感受不同,因而作出的反應也不同。大多數病人有疑問傾向,如因頭常昏痛和記憶力減退,而懷疑腦部有了器質性病變,或因心悸或心臟期外收縮而懷疑有心臟病,或因治療一時不見效,而擔心患了不治之症等。正因對疾病的顧慮和擔憂,引起焦急不安和緊張恐懼,從而加重了原來的病症。如此一再反覆形成惡性循環,臨床表現複雜化。這種心理反應常受病人的主觀見解,性格特點和周圍相處的人(包括醫務人員)的態度等影響而波動。

關乎心肝脾腎

中醫學認為,神經衰弱的病理變化與精、氣、血、痰、火有關,連繫臟腑則主要和心、肝、脾、腎關係密切,主要分為:

  • 肝氣鬱結型
  • 心肝陽虛型
  • 心脾兩虛型
  • 心腎不交型
  • 腎陽虛型

五種類型需辨證論治,尤其以環境及性格為主要因素。病程長短,常決定於導致發病的精神因素,解決的程度和病人對疾病的態度,病情大多數趨向遷延。

神經衰弱這一症候,其實與人的心理狀態、心理因素與社會事業,社會道德和家庭有著密切關係,也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之所能對人產生心理障礙和疾病是透過生理和組織器官變化環境而引起的,反之,多種生理因素的不平衡,身體中多個主要器官和系統發生障礙,也會產生反應作用。

中醫治療神經衰弱的理論依據,也就是情志臟腑相關論。中醫將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並以為情志是屬於五臟的產物,是五臟功能活動的反映,因此,不同情志的生理、病理,必然與五臟的生理、病理密切相關。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