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就是肺臟的主要功能,而大腸就是把小腸消化後無用的殘餘渣滓物排出體外,從這一點來看,「大腸與肺」是沒有甚麼密切的關係,但是在中醫學概念中,「大腸與肺」有著相表裡的關係,同屬五行的「金」系列。
大腸是傳導的器官,消化道末段,始於迴盲瓣連接著小腸的迴腸,終於肛門。大腸分為盲腸、闌尾、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及肛門。食糜從小腸傳入盲腸,消化過程已經完成大部分,而大腸負責吸收傳入食糜的水分、鹽分及電解質。在繼續緩慢傳遞轉輸中,大腸將內容物再經過微生物的發酵和腐敗作用,把結果組合變成糞便,糞便會暫時貯存在大腸的末端,當糞便貯存到一定分量時,便會令到直腸擴張,引起排便反射,產生便意後,就會把糞便排出體外。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大腸的功能與普遍的理解是大同小異的。大腸從小腸傳入的消化物轉化為糞便,繼而排出體外,所以中醫稱「大腸主傳化糟粕」。另外,由於大腸在傳化糟粕的過程中吸取消化物的水液,故又說「大腸主津」。
肺臟功能
肺臟是成對的,位於胸腔左右兩邊,於橫膈膜之上。由於周圍的臟腑關係,使左右兩邊的肺臟並不對稱。心臟位於胸腔中央偏左的位置,所以左肺含有一個大大的凹陷稱為心臟切跡,其體積比較細;而肝臟位於右腹腔最高處,使右邊的橫膈膜比左邊較高,令到右肺的底部形成肝臟切跡。
胸腔是真空的,所以當胸膛擴張時,橫膈膜被拉下腹腔去,肺臟就自然吸入空氣;反之,當橫膈膜收縮向上時,就會壓迫肺臟,使臟內的空氣呼出體外。
帶氧的空氣從鼻孔被吸入體內,經過鼻腔、咽喉及氣管,一直走到一個氣管的分岔點,從這點,空氣隨著左右兩邊的主支氣管進入了左右的肺臟,空氣又再繼續走進細支氣管,直到抵達肺泡的氣囊。氣囊內長著密麻麻的毛細管,毛細管內由薄膜分為兩邊,奇妙的氣體交換就在此發生 —— 紅血球跟隨著血液由心臟流進毛細管內的一端,放下帶來的二氧化碳,並且帶走在薄膜另一端由空氣中帶來的氧,流返心臟,滋養全身;而空氣則攜帶著交換得來的二氧化碳及水分,沿著進來的路徑折返鼻腔,再呼出體外。
由於肺臟的位置比其他所有臟腑還要高,在《素問.病能論》著有「肺者,臟之蓋也」的說法,故此中醫稱肺為「華蓋」。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肺」是泛指整個呼吸系統,上達喉嚨,亦包括氣管、支氣管,以至肺臟,所以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一身之氣,司呼吸,保衛全身。中醫還認為肺有其他的作用,包括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令肺氣下降,使體液運行正常;肺主聲音,開竅於鼻;肺主宣發,外合皮毛,使汗液流出體外。
「大腸與肺」相表裡
從經絡學說,大腸與肺的經脈互相以絡脈密切地聯繫,故此一臟一腑有表裡的關係,表示肺功能和大腸功能之間有特殊的聯繫,亦意味著當肺功能不正常運作時,會影響到大腸的功能;反之,若有不良的大腸功能時,也會使肺功能受損害,大腸與肺在五行學說中,同屬「金」系列。因此當大腸出現便秘或腹瀉問題時,可採用輔助肺功能的中藥,有助於患者的病情。當肺部患病時,病變可傳達到大腸去;通利大腸的瀉下法,亦可治療肺部的病變。在臨床方面,對於一些痰熱壅塞肺部的喘息症病人,可用瀉下的藥物來宣通肺氣,患者便可治愈。3
小資料
「中醫醫學」的大腸與肺互相表裡關係,與西方胚胎學原胚層之發育 —— 咽、喉、氣管、肺臟、食道、胃、小腸、大腸 …… 都是同樣由內胚層衍生出來的結構,可見於胚胎時,肺臟與大腸的初期細胞原本是鄰邦,有著非常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