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电视电影内的武术绝学,而现实中,《易筋经》却是一部强身健体,袪病延年的气功功法。流传至今是「易筋经十二势」,载于清咸丰年间编成的《内功图说》之中。
《易筋经》是由一种以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简单易学,柔和纾缓,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气寓其中,其深受大众喜爱的理由如下:
注重整体的锻炼
人的生命是包含精神与肉体两部分,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在于具有高等思维意识。综合运用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正是区别其他锻炼的关键所在。
运动风格绵缓
《易筋经》不但在肢体外形和动作表现上不拘不僵,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轻飘徐缓,而且在呼吸调控上也能做到深、细、匀、长,就是在意念的运用上也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用意要轻,似有似无。
养生作用明显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易筋经》能改善人体机能的运用,譬如:人的情绪波动属于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并不足以致病,但超过心理活动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甚么是《易筋经》?
古往今来,《易筋经》的书名有十数种之多,有以菩提达摩与般剌密谛的一段历史渊源而定名,称《易筋经义》;有以少林之传承为主体而定名,称《少林易筋经》;又有《达摩易筋经》,以尊崇先哲考虑,冠以达摩之名;亦有《内功图说》等以《易筋经》为主体的杂锦书籍,如此种种,书名虽然繁多,但其主旨内容仍为《易筋经》。
《易筋经》之易
《易筋经》中之「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易」有三种解释:一是「简易」,即简单古朴;二是「变易」,即改变、转化、转变等;三是「大易」,据《易筋经》中总论篇叙,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在循规律而改变,虽大象而无形,却生生而不息,故名「大易」。
《易筋经》之筋
《易筋经》中之「筋」,常有初学者误将「筋」做「经」字解。此「筋」是指人体生理之经筋。由于人体的经筋连接着周身上下,若经筋得以疏导调整,则全身内外都能随之而改变。
《易筋经》之经
《易筋经》中之「经」通「径」,即门径,方法之意。又由于其出自禅宗初祖,传承日久,习者众多,「经」亦可作「经典」解。
综上所述,《易筋经》就是改良和增强肌肉运动功能的方法。所以《易筋经》如能得宜地用来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发展肌肉,增强力量,并且能消除肌肉运动的障疾,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
《易筋经》的意识作用
运气练习《易筋经》的主要环节是由调心(意识锻炼)、调息(呼吸锻炼)、调身(姿势锻炼)所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调心在三者之中起主导作用。三者在意识的控制下,发挥整体作用。运气练习《易筋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心理过程来调整自己的生理过程。
调心就是调整心理状态,在意识的主导下随《易筋经》外在动作运动来进行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自我锻炼和自我调整,使《易筋经》锻炼具有生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特色。这是运气《易筋经》锻炼具有祛病、强身、改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作用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调心是练习运气《易筋经》过程中三个环节中最根本、最中心的环节。
调息的运气《易筋经》锻炼要求「以意领气,用意不用力,以气趋使《易筋经》外在动作之运动」,就是强调运气《易筋经》练功时意识的主导作用。例如高血压病人在练习《易筋经》后,意守丹田,感觉到有气下沉,头脑清醒,血压下降等。
调身是在运气《易筋经》练习时先松弛肌肉,摆好姿势,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运气《易筋经》练习时先放松有助于入静,而入静则自然放松。待放松后,不论采用何种入静方法,这实际上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运气《易筋经》锻炼体现了「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思想。注意力高度集中,则心神不乱,心神不乱则使肌肉活动趋向一致,身体的生理活动也趋于一致。
减少肌体能量消耗
大家都知道,运动就会有能量消耗,《易筋经》练习也不例外,因为练习也在动,所以同样伴着能量释放,而用意识引导动作可使体内能量消耗相对减少。这是因为用意识引导动作,能使皮质兴奋点集中,抑制点增多,脑细胞能量消耗就减少,使更多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意识控制动作,除神经系统所支配的运动系统有部分能量耗损外,其他各系统皆维持本能的基础代谢不损失过多能量。如果用力不用意,不能用意识调控动作,致使不该运动的肌群作紧张性兴奋收缩,迫使动作僵硬,同时消耗过多的能量。
用意识引导动作可防止练拳的僵滞、紧张,使动作轻便、圆活、柔和、浑厚,可提高《易筋经》的锻炼价值。
运用意守法
意守法分为意守身外法和意守身内法两种。
意守身外法是指意守身体以外的事物。这要求意守的内容要有助于人心情平静、轻松、愉快,而不能使人心情激动,比如说可以想想林中幽径、小溪流水、星月流云等。例如《易筋经》中的「倒拽九牛尾势」,通过腰的扭动,带动肩胛活动,可刺激背部夹肩、肺俞、心俞等穴位,运用意守身外法达到疏通肩胛和调练心肺之作用。通过四肢上下协调活动,可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意守身内法,即包括随《易筋经》动作的一招一势,默想所运其气之通过的躯干、肢体部位、穴位等。例如「卧虎扑食势」,中医认为「任脉为阴脉之海」,统领全身阴经之气。运用意守身内法,通过虎扑之势,身体的后仰,胸腹的伸展,可使任脉得以疏伸及调养,同时调和手足三阴之气,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起强健腰腿的作用。最后收势气沉入丹田,这样默思能起到增强腹式呼吸,打通身体系统,增强胃肠功能,疏导经络等作用。
《易筋经》功法有各家之优点,在此不详录招式,可自行参考有关书籍。如能把《易筋经》练出当中含意,才是锻炼的价值所在。练习《易筋经》旨在能结合各自体质的需要而适得其所,用之有道!3
编按:
关于《易筋经》的来历与内容,传说纷纭,较为一致的传说是千五年前印度僧人达摩来到中国,在少林寺南五乳峰的一个石洞内面壁九年,离开时留下了《易筋经》和《洗髓经》两部经书;也有说是天台紫凝道人托古伪作。亦有考证以为《易筋经》始创于明朝,原创者至今仍是历史公案。巿民如要练习,应慎选正统功法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