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濕氣重 應防濕邪致病

0
2494
views

暮春三月,香港這個沿海城市就會經常出現霧重霜寒的日子。香港素來都濕氣重,春日更是嚴重,在這種天氣下,濕邪容易侵入人體而致病。

醫濕病在西醫學中,可見於內、外、婦、兒各科臨床和人體各個系統的疾病。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腸傷寒、斑疹傷寒、流行性出血熱、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關節炎、濕疹、神經衰弱、鼻炎、鼻竇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支氣管擴張、婦科帶下、月經不調、不孕症及多種皮膚病等疾病。

地理環境造成濕邪之局

不同的濕病的臨床表現治法、方藥上雖有差別,卻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濕性黏帶,病情纏綿,病理發展較為緩慢,因而病程多較長。其中尤以傷濕病為甚,常見內傷濕纏綿數年不去。由於濕性黏滯難去,治療上無法採取一些比較快速的治法,汗僅能微取、下只能緩攻、補只能清補,因此,取效較慢,療程較長,醫師臨症時不少操之過急,如前人所言:「苦病象急於求效,醫療急於建功,每見速死有之,而病之能痊,一無反覆者,則百不見一二也。醫療病療切宜慎重。」

香港的濕病最主要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其次便是飲食習慣。空調設施,女性更是衣著打扮(長期暴露膝蓋),男性長期熬夜,使免疫力降低,氣血運行遲緩,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長期逆之而行,而破壞了自身的規律,再加上香港生活節奏緊張,七情失調,氣機鬱滯,臟腑功能失調,便使病情加重。可以改變的方法只有調攝精神,注意運動,飲食起居以天然及規律進行,濕病是可以預防的。

濕氣是生物生存的條件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充滿了多種生命的綠色星球,這麼多繽紛多彩的動植物和多種的微生物之所以出現、生存和發展在這一星球上,水是最重要的條件。現代科學已經證明,最初的生命就是在原始的大海中出現的,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的多種細胞和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物質交換運動,都要在水液的參與下才能夠進行。生命生存的周圍環境如果沒有適當的濕度,過於乾燥,生物體就會喪失,以致不能生存。

中醫學是一門十分注重人與自然關係的學問,自古就認為自然界中的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氣,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適當的濕氣是人類和萬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醫源》說:「濕微則物受其滋,甚則物被其腐,物如此,人可知矣。」中醫學認為:自然界中的多種形態存在的水分都屬於濕氣的範疇。自然界中的濕氣過量或不足,導致人體發生疾病。過量的濕氣稱為「濕邪」,濕氣不足稱為「燥邪」。濕邪的形成除了與環境濕度太高有關之外,尚與人體的正氣和適應能力有關。如脾胃虛弱的人容易感受濕邪,正常人不得濕病的環境,他們可能患上濕病,特別是當今時代,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律加快,飲食失調,飢飽不調之人較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譜的改變,過飲茶酒,過食肥甘厚味之人日多,冰箱空調的普及,使恣食生冷、樂逸貪涼之輩與日俱增。這些均可使脾胃受損,陽氣困遏,濕邪內生的情況日益普遍。凡地理、氣候環境比較潮濕的地區,如香港、澳門、台灣以及世界各沿海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日本、英國等,據專家統計濕病的發病率均相當高。

中醫學是將明顯過量和不過量但已致病的濕氣稱之濕邪。這種認識,雖然在定量上比較模糊,但是,具有因時、因地、因人的特點,比較能夠靈活地適應臨床上千變萬化的病證,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寒鬱則濕凝

中醫學所說的濕邪,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切不可單純地理解為:周圍環境濕度過高而已。實際上它包括了能導致濕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等)、物理、化學、營養等多種致病因素。因為適當的濕度等條件是生物的原體繁殖、傳播、流行的必要條件,許多微生物在乾燥的環境中無法繁殖,甚至脫水死亡,而較高的濕度和溫度是引起濕病的生物病原體迅速繁殖的條件,因而,中醫認為過量的濕氣稱為濕邪是有科學依據的。現將濕邪的現代科學認識舉例說明。

病原體: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肝炎病毒、沙門氏桿菌、痢疾桿菌、布氏桿菌、真菌、阿米巴原蟲、病疾蟲、絲蟲、疥蟲等,這些病原體導致的疾病,中醫多診斷為濕病。
物理現象:周圍環境溫度和濕度過高引起中暑,環境潮濕透發類風濕病性關節炎。
化學因素:酒精中毒、苯中毒。
營養因素:維他命B1缺乏,膽固醇和脂肪攝入過多。

濕邪在五行中屬土,對人體而言是病理狀態的水,水在陰陽分類中屬陰,因而濕邪屬陰,由於水有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形態,導致不同形態的條件是溫度。冰在熱的作用下,融化成液態,繼續加溫就會沸騰而變成水蒸氣。常溫下,液態的水也會蒸發到空中,成為氣態,而流動的空氣是加速水蒸發的條件,因而,中醫說「風勝濕」。

存在於人體的濕邪,也有類似於上面的變化,正常的津液在人體中呈不斷流動的液態,活動於經絡之中和臟器、組織之間。濕邪是停驟,或流動過於緩慢的人體中的病理性津液,寒邪和濕邪都屬於陰邪。兩者合邪,陰性突出,《醫源》曰:「寒鬱則濕凝」。寒濕合邪時,可以想像濕邪在人體中呈液態甚至固態,是典型的有形之邪,現代國內抗癌專家稱這種病理狀況為「霜寒」,是調查了326例癌症患者的舌象,發現舌體胖兼現齒印者134例,膩苔者160例,說明癌症患者夾有濕邪者甚多。這種內生濕邪是臟腑功能失調,氣機紊亂的病理產物,又可以成為加重宿疾和產生新的疾病的原因。濕為陰邪,熱為陽邪。濕熱合邪,水液(濕邪)在熱邪的作用下蒸騰氣化,熱蒸則濕動,原來性質屬陰,活動力弱的濕邪,就變成了性質屬陽,活動力強,四處瀰漫的濕熱之邪。如果我們作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濕熱壅盛的病體就像一個充滿了熱氣蒸騰的蒸籠。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