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挫傷治療與護理

0
7411
views

踝關節扭挫傷,廣東人俗稱「拗柴」,是在日常活動中最常見的扭挫傷,亦是各類運動最常發生的損傷。很多人都有踝關節扭傷的痛苦經歷,真是舉步維艱,有苦自己知。踝關節扭挫傷不會是某類人的專利,但一般以青壯年及運動員較為多見。

關節扭挫傷的治療及護理不可輕視,如早期治療不當,遷延不愈,容易引起受傷韌帶的慢性病變,有些人更會在扭傷痊愈後,韌帶變得鬆弛,造成踝關節不穩,出現日後反覆踝部扭挫傷或損傷的現象;更甚者可至關節軟骨損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致肌力不足,踝部長期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和腫脹,影響關節功能,使運動能力下降。關節扭挫傷的治療及護理不可輕視,如早期治療不當,遷延不愈,容易引起受傷韌帶的慢性病變,有些人更會在扭傷痊愈後,韌帶變得鬆弛,造成踝關節不穩,出現日後反覆踝部扭挫傷或損傷的現象;更甚者可至關節軟骨損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致肌力不足,踝部長期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和腫脹,影響關節功能,使運動能力下降。故踝關節扭挫傷宜早期治療及護理,增強療效,以加速受傷組織的修復,縮短療程,使關節早日痊愈及康復,減少痛楚,防止舊患復發,保持踝關節良好的活動及負重功能。

簡述踝關節  

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大的關節,它是由脛、腓骨下端的踝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其周圍主要的韌帶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和下脛腓韌帶。  

內側副韌帶又稱三角韌帶,起於內踝,呈扇形向下展開,附著於足舟骨、距骨和跟骨,此韌帶較堅韌,不易損傷。外側副韌帶起自外踝,有三條獨立的韌帶,向前內側的距腓前韌帶及向後內側的距腓後韌帶皆止於距骨,而向下後方的跟腓韌帶則止於跟骨外側,外側韌帶較薄弱,常因猛力使足部內翻過度而損傷,造成韌帶扭傷以致撕裂或斷裂。下脛腓韌帶又稱脛腓聯合韌帶,為脛骨與腓骨下端帶之間的骨間韌帶,是保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韌帶。

踝關節扭挫傷的成因  

踝關節扭挫傷多因踝關節突然受到過度內翻或外翻暴力引起,故一般分內翻扭傷及外翻扭傷兩類。日常可導致踝部扭傷的成因很多,如行走或跑步時踏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上下樓梯時失足踩空、騎單車不慎跌倒、在搖晃不定的船上及顛簸的車上站立行走等;而行山上下斜坡、搬運重物、跳舞、踢球及打籃球等等活動亦是較易導致踝部扭挫傷的原因。   

有些活動較易導致足踝部扭傷,如打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要求有快速的進攻及防守,要求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急進急退、高空攔截、互搶籃板球等,每一個動作都有機會導致踝關節扭傷。尤其在高空攔截,或互搶籃板球時,身體易因發生碰撞而致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很容易導致踝關節的扭挫傷。  

由於踝關節的內側副韌帶比外側副韌帶堅韌,不易損傷,故此日常所見的踝關節扭挫傷多以內翻扭挫傷佔大多數。

檢查及診斷  

踝關節扭挫傷有明顯外傷誘因,常見的徵狀有瘀腫、疼痛、局部壓痛,可出現功能障礙,不能走路,或可勉強走路,但疼痛加重,扭傷處皮下可於2-3天後出現青瘀斑等。內翻扭傷時,在外踝前下方腫脹,按壓痛明顯,若將足部作內翻動作時,則外踝前下方發生劇痛;外翻扭傷時,在內踝前下方腫脹,壓痛明顯,將足部作外翻動作時,則內踝前下方發生劇痛。  

嚴重的踝關節扭傷者,應到急診治理,配合X光檢查,以排除骨折、脫位,判斷韌帶撕裂的程度及進行適當的處理。如發現骨折或脫位,應立即跟進及處理。

治療方案  

踝關節扭挫傷的治療手段很多,有理筋手法、外敷及內服藥物、針灸、理療、固定及練功等,可因應不同時段及病情,選用適當的治理方案,臨床上多採用綜合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痛楚,促進康復的目的。以下簡介一些常用的療法,以供參考。

早期護理及治療手段:

  1. 扭傷在24小時內,局部冷敷,促進止血,以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時之後,可進行熱敷,以改善血液循環;臥床休息時踝部放置要高於臀部,以利消腫;下地時應扶杖行走,以減輕踝關節的負重,不能過早做過多的活動;一般待7-10天扭傷會基本好轉,才可逐漸開始步行,不宜過急。
  2. 早期如進行理筋手法,動作要輕柔和緩,不能使用重手法,以免加重損傷性出血,增加痛楚及瘀腫。
  3. 如經冷敷後瘀腫疼痛仍明顯者,可配合以三棱針於瘀血部放血治療,血色以由暗紅轉為鮮紅者為宜,如血液較黏稠而不能自行溢出者,可加拔火罐抽出瘀血。
  4. 早期亦可採用針刺治療,取阿是穴或鄰近部穴位,如陽陵泉、懸鐘、照海、丘墟、解溪及阿是穴等,以瀉法為主,留針10-15分鐘,可起舒筋止痛,疏通經絡的作用。
  5. 外敷及內服中藥,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為主,常用外敷藥有三色敷藥及五黃散等;內服七厘散及舒筋丸。輕者,可用跌打萬花油等搽擦局部,以舒筋活血。
  6. 固定及練功活動:嚴重扭者,應根據扭傷的程度,選用適當的方法固定,如繃帶、膠布或石膏等,限制局部的活動,以免加重損傷。固定時一般保持踝關節於受傷韌帶的鬆弛位置,同時要做足趾屈伸的活動,以促進氣血運行,加速功能的恢復,並抬高患肢,以利消腫;固定初期,應暫時限制行走,避免加重傷患。  

恢復期的護理及治療

  1. 理筋手法適當加重,在理順筋絡的同時,可在商丘、解溪、丘墟、昆侖、太溪及足三里等穴位上按摩,配合局部熱敷,常能收到比較滿意的療效。
  2. 針灸治療以痛為腧及循經取穴相結合,手法以補法為主,可結合艾灸,以溫經止痛。
  3. 恢復期間,中醫的治療原則以舒筋活絡,溫經止痛為主,宜內服中藥小活絡丹或用四肢損傷洗方外洗。
  4. 腫痛減輕後,根據傷患的復原情況,可進行傷後練習,一般1-2周後,可進行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逐漸使踝關節的機能及功能恢復。

踝關節扭挫傷嚴重者,如導致骨折及完全斷裂者,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施行手術處理。

預後及調護  

踝關節扭挫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貫串動靜結合的原則,以消除後遺症;注意損傷部位應防寒保暖,以確保氣血運行暢通,加速愈合;較嚴重的踝部扭挫傷,韌帶可出現鬆弛情況,行走時要加倍注意路面的高低不平,光線不好時更應小心,下坡落樓梯時要慎防踏空,進行運動時要做好保護踝關節的工作,使用護踝及足踝貼紮/貼布,以防止發生反覆扭傷,形成習慣性踝關節扭傷。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