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治 中醫足浴療法

0
4059
views

足浴療法是用溫水或溫熱藥液浸泡腳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能夠改善血液循環、解除疲勞、促使入睡及治療疾病。

醫基礎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所謂「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這就明確指出了脾、腎在臟腑中的作用特別重要。然而,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皆起始於腳部,可見腳部在生命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組織。為了強調這一點,人們常把腳稱為「人之根本」。

中醫學對足浴的認識

經絡學說認為,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別起始和終止於腳部,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通過經絡關係,分別與手三陰、手三陽經溝通,共同維持著人體氣血的運行。臟腑的病變可通過刺激經絡上的腧穴來疏通經絡、氣血,又可達到治療臟腑病變的效果。這說明古人早就認識了足部有許多敏感反應點(腧穴),以及足穴與人體五臟六腑的密切關係,也指出了刺激這些反應點便可達到治病的作用,中藥的歸經理論也認為藥物可以通過特定的經絡而達到對病患的治療作用。所以說,腳與臟腑的關係就是整體觀念的縮影。如配合藥液浸泡,那麼藥液中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黏膜、經脈以及絡脈進入體內發揮作用,一些揮發性藥物分子還可以從口、鼻呼吸進入身體。

現代研究還證明,足浴保健法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調整人體的功能狀態,提高免疫力:

  1. 可以軟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彈性。
  2. 可以使肌肉連續收縮和放鬆,促使肌肉中的大量血管也跟著連續收縮和放鬆,繼而增進肌肉與血液循環的運動效率,加強氧的吸收、運送和有效的運用。
  3. 可以增加體力與耐力,解除緊張和壓力。足浴是一種解除緊張和憂慮的有效方法。
  4. 可以減少血液凝結,保持血流順暢,有利於心肌梗塞的預防。
  5. 可以控制體重與降低血壓。

由以上可知,足浴療法通過對人體的良性調節而達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的作用。此療法分溫水沐足和藥液沐足兩種。

溫水足浴法

日常生活保健治療:取清潔的自來水加熱至約 40-50度,倒入桶內。患者正坐,脫去鞋襪,赤足在溫水中浸泡,水溫要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10-15分鐘,每天晚上睡前1次。

藥液足浴法

根據疾病性質選擇適當方藥,將藥物加水煎煮或用熱水溶解成溶液,然後將藥液倒入桶內,將雙腳放入藥液中浸泡,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

足浴療法的應用範圍可概括為:

  1. 治療內、外、婦、男、骨傷科等方面疾病。
  2. 日常生活保健治療,由於長時間體力、腦力勞動而致的疲勞症的保健治療。
  3. 適用於中青年的肌膚健美。
  4. 各種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關節扭傷等。
  5. 各種肌肉、韌帶的慢性勞損。

足浴的注意事項

  1. 忌空腹時足浴:因為在足浴的過程中身體消耗很多熱量,尤其在糖元儲量較少時,容易因血糖過低發生低血糖性休克。
  2. 忌餐後立即足浴:如果飯後立即足浴會因氣溫的升高,熱量的刺激,使皮膚血管膨脹,消化器官中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妨礙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疾病: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孕婦等慎用足浴療法。
  4. 忌足浴時當風:足浴的溫度通常會引起全身出汗,這時候避風是很重要的,否則不僅會引起感冒,還會引起腰腿痛等疾病。
  5. 忌水溫過高:一般以40-50℃為好,如果水溫過高,使人體熱量不容易散發,容易發生虛脫,甚至燙傷,因此水溫切忌過高,通常應從40℃開始,逐漸增至50℃。當然,溫度的選擇還要依據不同的個體和浸泡的時間長短來定。如有心臟病的人,浸泡水溫度不宜太高;假如是一個外感風寒的人,浸泡水的溫度可以適當高一些。
  6. 忌用力搓擦皮膚:有人足浴喜歡拼命搓擦皮膚,造成表皮細胞損傷,甚至出血,這會使皮膚(人體自然防線)的抗禦能力下降,在皮膚微細胞破損處細菌或病毒會乘虛而入。
  7. 忌在水中久泡:如果在水中久泡,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容易引起大腦暫時性缺血,嚴重時可暈倒。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在熱水中久泡,有誘發中風的危險性。
  8. 損傷:足部有皮膚破損者不宜進行足浴。
  9. 忌足浴過勤:足浴過度摩擦皮膚對人體無益,因為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能阻止病菌侵入人體。如果過度摩擦,就會損傷皮膚,減弱其防衛作用。如果足浴過勤,會使皮膚因缺乏油脂而變得粗糙、乾燥、皮屑過多,甚至發生皮膚裂紋或損傷。四季足浴的頻率應有別,一般人,在冬季可每日1次,夏季每日2次。而老年人則建議應每天1次為宜。

常見病的足浴中藥處方

感冒

是以風邪侵襲人體所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噴嚏、畏寒、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外感疾病。

  • 麻黃10克、桂枝10克、生薑10克、紫蘇10克、甘草10克。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可發汗解表,用於風寒感冒。
  • 連翹10克、銀花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取汁混入水中足浴。可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用於風熱感冒。

失眠

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而言,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醒後不能再寐,嚴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足浴方:

  • 磁石50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夜交藤30克。水煎兩次,去渣取液足浴,每晚1次。可清心安神。

跟痛症

足跟疼痛,多見於中老年人,體形肥胖者更易罹患。包括了跟下脂肪墊炎,蹠腱膜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病患。凡局部無紅腫及全身發熱反應者均可使用以下足浴方。

  • 乳香10克、紅花10克、沒藥10克、大黃10克、威靈仙20克、川芎10克、豨薟草50克、雞血藤50克、伸筋草15克,水煎,取汁足浴,早晚各1次,每次1小時。可活血止痛,化瘀通絡。
  • 米醋1000克,適當加熱混入水中足浴,每日1次。可軟堅散結,活血化瘀。

腳汗

指足部多汗,輕者僅見足底微潮,重則浸濕鞋襪,往往伴有足臭。足浴方:

  • 白礬10克、葛根30克,水煎取汁混入水中浴足,每日兩次,可收斂止汗,用藥時禁食蔥蒜薑等。
  • 白蘿蔔1000克,洗淨切片,水煎取汁足浴,每日兩次,可收斂止汗。

痛經

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欲吐等症。並伴隨月經周期發作。足浴方:

  • 益母草20克、香附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夏枯草2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可活血散寒,溫經止痛。
  • 小茴香20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次,可活血通經。

疲倦

指由於長時間體力、腦力勞動而致的疲勞症。足浴方:

  • 取清潔的自來水加熱至40-50度,赤足在溫水中浸泡,每天晚上睡前1次。日常生活保健也可用此法。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