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精養血防髮落
為解決脫髮問題,不少人會求助於中醫中藥。中醫中藥在治療脫髮講求身體整體的平衡,尤其重視調補腎功能與血供養。「腎藏精,其華在髮」,「髮為血之餘」,在在說明了中醫治療脫髮所針對的重點。
中醫治病講求整體觀,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經絡運行氣血,在人體的頭部有很多經脈匯聚,所謂「百脈會於百會」,就是說在頭部的百會穴是百脈匯聚之地,人體百脈匯聚頭頂,血氣隨之往上行充養頭皮,使頭髮生長,所以有稱頭髮為「血餘」。又因為血氣來源於五臟六腑的化生,而腎臟是五臟六腑的精華,有生化氣血,營養頭髮的作用。
在中醫學上,腎的地位相當重要,與生長、臟腑、腦、耳皆有關係,腎精能化生元氣,激發及促進頭髮生長,因此,有「腎藏精,其華在髮」之說。由此可見,若是腎衰,我們的頭髮生長便不夠茂密,較容易脫落枯萎;反過來說,若是頭髮豐厚柔潤,也可見其腎功能的健康。
腎與頭髮的關係
頭髮的營養雖然來源於血,但生機卻在於腎,中醫謂腎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臟,不僅藏先天之本,還藏五臟六腑水穀化生的精氣,亦即後天之精,能滋養人體臟腑及身體各組織。《素問.臟象論》「腎者,其華在髮」,腎對頭髮的生理作用主要由三方面促成:
第一:腎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營養頭髮。
第二:腎精化元氣,可激發和促進頭髮生長。
第三:腎精是通過衝、任、督充養頭髮,這三條經脈都是起源於腎,上過頭頂,入絡於腦,因此由頭髮的性質好壞可見腎氣的盛衰。
頭髮的營養來於血,生機藏於腎,人體腎精充足,頭髮便健康正常,若是腎精不足,頭髮便會出現稀疏枯萎,故中醫對脫髮治療的第一要點是補腎養血。必須了解的是,中醫的「腎概念」與解剖學上單純所指的腎臟並不等同。中醫的腎概念是從功能的角度出發,涵蓋了腎臟的經脈、臟腑、氣血。腎主水、腎主生長發育、腎主生殖,故包括了人體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各個組織器官。若是腎功能欠佳,會出現腰膝痠軟、耳鳴頭暈、疲倦、關節疼痛及頭髮早白(早於35歲)。另外,因為血由經脈輸送至頭部,若是氣滯血瘀,經脈瘀阻,也會影響頭髮的生長。
脫髮的原因
思慮過度 情志不暢
頭髮整體性逐漸脫落及稀疏與陰虛、虧虛和腎虛有關。長期用腦,思慮過度,心血暗耗,下汲腎陰,導致陰虧血少。或是情緒抑鬱不暢,情志內傷,氣滯血瘀,瘀阻經絡,氣血不能到達髮根,頭髮失養,便會脫落。
久病傷腎 血虛失養
久病及腎,精血不足,或月經過多,產後失血等導致血虛脫髮。血虛與貧血並不相同,因為有些人身體的微循環欠佳,血不能滋養肌膚和頭髮,這些情況若是驗血的話,是驗不出貧血的,但患者卻是面色萎黃,髮質欠佳。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加,腎中精氣由盛至衰。中醫經典醫書《黃帝內經》指女子「五七(35歲)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42歲)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男子則「五八(40歲)腎衰髮墮」。人在青春期時,頭髮會比較豐厚茂密,女性在更年期後腎氣衰減,頭髮容易脫落,直至50歲(男性60歲)以後,腎氣進一步衰竭,頭髮脫落更多,出現老年人特有的脫髮情況。
精氣不足
腎藏精,需要不斷得到充養。脾胃主受納和運化水穀為水穀精氣,進而轉化為濡養頭髮的血氣和充養頭髮的腎中精氣。因此,攝入均衡食物加上脾胃功能正常,頭髮便可以得到充分營養而正常生長;相反,頭髮營養缺乏,則會出現焦枯、脫落。另方面,脾主運化水濕,當脾失健運,水濕內停,上犯頭部,侵犯髮根,阻礙頭髮的營養吸收,也可引起脫髮。
遺傳
若父母均是頭髮稀疏,子女有機會受先天秉賦所影響而出現脫髮,尤其是顯性遺傳,就是常見因為男性荷爾蒙過多的脫髮症,這種遺傳性脫髮在男性身上較為常見。
男女生理性脫髮的不同
女性在35歲開始,腎精衰退,頭髮的脫落相對會較發育期多,至49歲(七七天癸竭)更年期後,脫髮情況便會較為嚴重。除了女性在更年期脫髮的情況較常見,年輕女性脫髮則多與其他原因有關,如思慮過度,心血暗耗,傷了腎陰,陰血少,也可見脫髮。除了遺傳性脫髮,男性通常在40歲以後開始腎精衰退,脫髮應在40歲開始,64歲之後才見明顯。
補血養髮?
頭髮又稱為血餘,故補血對由於陰血不足及腎虛所致的脫髮有一定幫助。很多人為了養髮,都會選擇服食一些補血中藥,如當歸、鹿茸之類。雖然補血對養髮有用,但是服食補藥卻必須小心,因為不少補血藥物都含有荷爾蒙,吃得不適合,有機會誘發子宮肌瘤、子宮囊腫或乳腺纖維瘤等疾病。
何首烏、大棗、黑豆既可補血而藥性也比較平和,是較佳的選擇,八珍湯性平,大多數人都適合,服食時可以加糖調味。另外,紅棗茶行血補血,但女性月經時期不宜飲用。
中醫講求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所以服食中藥不必天天進補,也不能時時進補,最好還是先諮詢專業中醫師意見。
治療
內治法
- 滋補肝腎法 —— 可用七寶美髯丹,適合用於精血虧虛所致的頭髮脫落,伴腰膝痠痛、頭暈耳鳴等證候。
- 氣血並補法 —— 用十全大補湯加何首烏、阿膠,適用於氣血兩虛所致脫髮,伴見神疲乏力、頭暈,臉色蒼白等證候。
- 補益心脾法 —— 用歸脾湯或歸脾丸,適用於思慮過度,心脾兩虛引致脫髮,伴見頭暈目眩,多夢、失眠,食少體倦等證候。
- 疏肝解鬱法 —— 逍遙丸,適用於情志抑鬱,多愁善感之類脫髮,偏燥者可用加味逍遙丸。
外治法
- 側柏葉煎水,浸洗頭皮,可防脫髮,斑禿患者也可用來浸洗頭皮。
- 太極、氣功或瑜珈進行身體鍛鍊,有調整內臟功能,增補元氣,疏通經絡之效。
- 針灸在治療脫髮會針對頭上的穴位而施行,因為頭部的血管豐富,若是用針不宜容易出現感染,必須找經驗醫師治理。
飲食之道
中醫講求養生,均衡飲食,注意飲食調養,脂肪、蛋白質、礦物質、澱粉質、維他命及核酸平均吸收。尤其核酸(種子類),是植物的精華,豆類、硬殼果類、根塊類、果實類食物,如黑豆、芝麻、合桃等都有養髮的功用。
中藥方面則以補肝腎補氣血為主,淮山、何首烏、桑椹子、杞子、芝麻等皆有補腎護髮作用。中藥補腎的「五子衍宗丸」就是一種以五種種子(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製成,是補腎的經典藥物。
更年期後女性更應注意均衡飲食,可適當吃些豆類食物,常做運動,保持心境開朗,心情愉快,此外,六味地黃丸類藥物不寒不燥,也可作為長期保健用途,服食時必須根據指引或是中醫師指導。
中醫認為醫食同源,所以對食物選擇應要小心,不健康的垃圾食物盡量避免,不要喝有添加劑的飲料,但湯水不可缺。一般人只要注意食物均衡,其實不必常吃補藥補品。治療脫髮是很漫長的,頭髮生長需要很長時間,也要看患者生活的調適是否恰當。
護髮
- 日常生活勞逸結合,注意精神調暢,保持心境愉快。
- 注意飲食調養,均衡飲食,並可常吃些豆類果實類食物,如黑豆、芝麻、合桃、淮山、何首烏、桑椹子、枸杞子等。
- 有規律的運動鍛鍊,既增強體質,又能消除精神緊張。
- 平時可用曬乾的桑椹子加枸杞子焗茶,有補益肝腎,護髮固髮作用,或用玫瑰花、素馨花焗茶,有疏肝解鬱及減壓作用。特別留意,太濃的茶含鞣酸,可與身體內的鐵質結合,而減低身體的鐵質。3
梳頭功
梳頭功所用的不是梳子,而是手指,沒有甚麼特別方法,不必針對穴位,就是用手指代替梳子梳理頭髮,能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頭髮得到滋養,防脫髮,更能緩解頭痛。選擇洗頭水時可以揀一些含何首烏、旱蓮草、當歸、川芎等成分,對護髮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