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香港人常稱為「拗柴」,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創傷,一般是由於外力使踝關節超過其最大活動範圍,引起踝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損傷,從而出現疼痛和腫脹。
臨床上,踝關節扭傷一般分為踝內翻損傷及踝外翻損傷,而由於踝關節內側韌帶較強壯,因此踝翻損傷(即踝關節向內側翻導致外側韌帶損傷,出現外側疼痛腫脹)情況較為常見。
習慣性「拗柴」是怎麼回事?
習慣性「拗柴」是指同一關節經常發生扭傷的一種稱呼,多數患者於平地活動時較容易扭傷,遇到凹凸不平地勢則更加容易發生;大部分患者於扭傷踝關節後沒有太劇烈疼痛,痛楚亦很快消退而且會自然痊愈,此情況多為踝關節內翻扭傷。習慣性「拗柴」大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或未能掌握治療時機,延誤病程而導致韌帶鬆動,造成踝關節不穩定,故更容易引致反覆扭傷的情況。
正確處理踝關節扭傷
24小時內應作冷敷
「拗柴」後,踝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出現破損,局部血管破裂出血,關節出現腫脹疼痛。早期阻止損傷部位出血、控制組織水腫及局部制動是促進踝關節扭傷恢復的根本措施。切記必須冷敷,因早期冷敷可降低創傷組織的溫度,使毛細血管收縮,減慢血流,減少出血,將組織水腫降至最低。冷敷溫度在攝氏0-4度為佳,時間為20-30分鐘。
冷敷後可使用繃帶把踝關節包紮起來,對周圍組織起一定的壓迫作用;再將受傷部位提高,以減少傷處瘀血的積聚,控制傷勢的發展。
24小時後可作熱敷
如在扭傷的24小時內使用熱敷,會令患處溫度提升,加速血液循環而加快小血管破裂,導致患處腫痛加劇,使血腫吸收困難,延緩恢復過程。冷敷處理後24小時,如腫脹停止,則可考慮採取熱敷,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效果。
「拗柴」嚴重時應及早就醫
「拗柴」後,如活動踝關節疼痛劇烈,疼痛的地方在骨頭上,不能站立,或扭傷時感覺腳裡面發出聲音,這便有可能是踝關節骨折或脫位,建議患者盡早求醫。
中醫治療「拗柴」
「拗柴」屬於中醫「傷筋病」範疇,踝關節扭傷後,局部筋脈受損,氣血不通,氣機不達,血腫形成,氣滯血瘀,不通則痛,引起損傷部位出現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
中醫治療「拗柴」多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為法,可採用中藥內服外敷,針灸及推拿治療。若治理不當或延誤治療,以致傷處氣血滯澀,血不榮筋,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便有機會導致一系列後遺症,如習慣性「拗柴」、創傷性關節炎或天氣轉變時感到踝關節痺痛不適。
內服:內服中藥可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外敷:中藥外敷使藥物通過皮膚滲透吸收,作用於踝關節內部,發揮其通經活絡、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及滑利關節的作用;首次敷藥的患者,應注意有沒有皮膚過敏的情況。
針灸:針灸可舒筋活血,行氣通脈,清瘀止痛,使踝關節局部氣機順達,以達到消腫止痛,恢復功能的目的。
推拿:推拿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踝關節扭傷1-2天後可進行推拿手法治療,理順扭曲的肌腱及韌帶,糾正小關節錯位,恢復踝關節的功能。但如踝關節腫脹明顯,或高度懷疑骨折的患者,則不宜使用推拿治療。
預防
要預防習慣性「拗柴」,活動時要小心以免扭傷及盡快於扭傷後接受正規的治療。在活動前應有充足的準備,如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及適當的運動量。另外,平時亦應進行肌肉鍛鍊運動,從而加強對踝關節的保護,以減少扭傷的發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