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骨先补肾

0
2720
views

中医古籍有云:「肾藏先天之精,精生髓,髓养骨」,故有「肾主骨」的理论。
人老色衰,先天之精耗损,致肾虚者肾精不足,骨失所养,骨髓空虚,骨则痛,骨质疏松。

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胸背疼痛、肢体麻木疼痛、头晕、乏力……等。传统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愈骨质疏松症。因此,我们皆应注重预防调摄,防患于未然。

发生及诱发原因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研究认为与以下的几个因素有关:

  • 雌激素缺乏
  • 钙质摄入不足
  • 体力活动减少
  • 阳光照射不足而致维他命D合成缺乏
  • 不良嗜好

中医认为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一些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的因素)皆可形成阴证、阳证、虚证、实证,最后均可转化成骨质疏松症。外因包括缺乏日光照射,劳逸不当。内因包括大病后引起精气亏损,机能衰退,使得骨枯髓减,主要与肾虚有关。

中医把骨质疏松辨证分为五型:肝肾阴虚、肾阳衰弱、肾精不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而治疗之法可概括为:健脾温阳、滋补肝肾、温阳补阴、益精填髓、气血双补、行气活血为基础。中医理论中又常提及:「肾之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齿为骨之余」,由此可知中医学概念的肾包含了齿、骨、发。肾中精气盛衰,皆影响牙齿、骨质与毛发的生长作用。这种肾气盛衰的规律与现代生理中骨质的代谢理论非常吻合。在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中特别强调年龄段,骨骼的生长高峰期止于35岁左右,在骨量增长的年龄段,应该设法尽量提高骨峰值,并使骨峰值维持较长时间。迈入40岁,骨髓开始代谢异常,骨髓质日渐疏松,骨髓质量逐渐丢失;50岁和绝经后骨髓质量更呈快速丢失。

中医概念下的的「肾精」盛衰史,即与现代医学骨髓质的盛衰史一致。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精气得到较好的闭藏才能在人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达到强筋健骨的作用。因此,依据中医学的说法,补肾治疗可以强骨壮筋,防治骨质疏松。现代生理的研究也表明,补肾能增加肾脏对活性维他命D的转化,促进机体对钙质的吸收;避免钙质在细胞内沉积,维持血钙的稳定。补肾还能增强生成骨细胞的作用,暂缓钙质的流失,从而达到控制骨质丢失,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静悄悄来的「无声贼」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减少的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常常是无声无息的发生,一般患者要到骨折才知罹患此症。患者通常会有疼痛、骨折、驼背、脊椎侧弯等症状。

男女不平等 老幼不平等

女性的骨质密度较男性低,当女性停经之后(一般更年期为45-55岁出现),又因雌激素的减少,骨质容易大量流失。故患骨质疏松症的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之6-8倍。年龄愈大、肾精亏损愈多、体形瘦小者,愈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中医防治

中医如何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穴道养生保健方面,可参考以下几个穴位,作为平常针灸养生穴位:

  •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绝骨穴:又名悬钟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药物治疗方面,皆以补肾为主。而根据不同证型,如肝肾阴虚、肾阳虚衰、肾精不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可分别采用左归丸、右归丸、大补阴丸、八珍汤、身痛逐瘀汤等方药加减处理。

肾阳虚衰型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
功能: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组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当归、杜仲、附子(制)、肉桂。

肾精不足型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
功能: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组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
方药: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功能:滋阴降火
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胶。

气血不足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
功能:益气补血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气滞血瘀型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功能:活血行气,袪瘀通络,通痺止痛。
组成:地龙、甘草、没药、红花、香附子、羌活、五灵脂、川芎、秦艽、桃仁、当归、川牛膝。 

其他

其他预防及防止骨质疏松症良方,如龟鹿二仙胶是治筋骨痿软、生精补髓的常用药方,能有效补充人体钙质、胶质,长期服用对骨质疏松的防止能达到良好效果,与含有较多钙质的小排骨、牛骨等食物合炖,取汤液服用,更有独特的效果。
方药:龟鹿二仙胶《医便》
功能: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组成: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人参。

预防、运动及调摄

对于已发现有骨量丢失引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接受适切的治疗及教育。治疗包括机能上的治疗及药物的治疗。依据骨量丢失的程度和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情况分别制订相应的运动方案,有氧耐力运动、肌力训练,以及平衡和灵活性训练等是最常用的方法。

有氧运动的方式如慢跑、快走、踏车、登台阶或中式的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均能够直接刺激骨质形成,而且还能抑制及减慢骨质流失的速度。

肌力(肌肉能力)的训练可以防止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肌力降低,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一般都会推荐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以较轻承重为主的综合运动方案,以渐进抗阻运动的方式来增强肌力和增加骨密度,从而增强附着骨骼上肌肉群的力量。可是,这一种肌力训练只适用于无骨折者,而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于采用肌力训练时可作间歇运动形式进行。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则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体操、舞蹈、太极拳就是很好的方法。有报告指出,长期耍太极拳的老年人,他们失去平衡或跌倒的发生率都比同年龄而未曾耍拳的人要低。太极拳的各种马步尤其可以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灵活性训练则可保持关节的适当活动范围,维持肌肉骨骼的正常功能。研究也表明,中等强度的静态伸展运动有益于减轻肌肉神经的张力,同时减低外伤的发生机会。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伸展运动应以不引起疼痛为限度,而且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每周最少三次,每次最少半小时为宜。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注册中医师咨询。
网页: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