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治療新冠肺炎新藥進入第三期臨床
雖然美國總統認為把2019冠狀病毒病(新冠肺炎)當成流感就可以,但現時的流感尚有疫苗,也有藥物應用,2019冠狀病毒病則尚未有確切治療方案,令原本研發為對抗伊波拉病毒的Remdesivir備受矚目,藥物亦進入第三期臨床研究!

美國怕流感多於新冠狀病毒
雖然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國武漢所爆發的新冠狀病毒肺炎上,但每年這個時候,還有流感病毒讓不少醫生忙得不可開交,今個季度更在美國橫行,如果流感病毒再加上新冠狀病毒,後果真是難以想像。

新冠狀病毒感染力比沙士病毒更強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於本港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後展開網上問卷調查,訪問逾千名市民對疫情的風險感知及心理行為反應,發現市民較難保持社交距離,且多名患者經多次求醫及檢驗後才獲確診,增加了社區傳播病毒的風險。




「0 ≠ 0」 反式脂肪「傷心」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0多萬人因攝入過量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疾病。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每增加2%從反式脂肪攝取的能量,心臟病風險上升23%。為減低反式脂肪對心臟健康的威脅,全球不少國家皆響應世衛的呼籲杜絕人工反式脂肪。
十年後,兩個人一個超重!
肥胖已成為流行病,除了處於戰亂饑荒的國家,幾乎沒有任何地區的人口可以逃過肥胖的威脅,肥胖帶來的疾病及醫療負擔,亦令全球衛生機構憂心忡忡,肥胖出口大國 —— 美國警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飲食習慣,十年後將有過半肥胖人口。
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糖尿病風險高4倍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患多囊卵巢綜合症的華人女性,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非患病者高4倍,而且較早發病。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PLOS Medicine》發表。
新型糖尿藥減心衰竭風險
血糖長期管理不善容易誘發多種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為可導致住院甚至死亡的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而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臟衰竭的機會比一般人高2-5倍,約七成患者確診糖尿病5年後會出現心衰竭先兆。
增加鈣質不能治骨質疏鬆
據估計,本港約有四成65歲或以上人士患有骨質疏鬆症,此症有機會導致連環骨折,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有調查顯示,逾三成受訪女性認為「駝背」為患骨質疏鬆症病徵,卻不知道部分常用藥物也可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反映公眾對骨質疏鬆症存在誤解。
多活動可由「前期衰老」變「非衰老」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及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最近發表一項干預研究,成功驗證已踏入前期衰老的長者可透過參與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提升身體和認知功能與自我評估的健康狀況。
FDA批准多發性硬化症仿製藥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首批用於緩解成人患者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症仿製Fingolimod(Gilenya)口服膠囊的申請,意味著此病將來治療成本的降低及更多病人可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