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術為慣性流產檢測遺傳病因
慣性流產對希望生育的夫婦造成莫大困擾,有部分個案因醫學技術限制一直無法找到流產原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成功研發全基因組測序技術ChromoSeq,為經歷慣性流產的夫婦提供遺傳病因診斷。
慣性流產對希望生育的夫婦造成莫大困擾,有部分個案因醫學技術限制一直無法找到流產原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成功研發全基因組測序技術ChromoSeq,為經歷慣性流產的夫婦提供遺傳病因診斷。
香港大學醫學院與中國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發現基因突變是導致患上腕管綜合症(滑鼠手)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揭示了過去未被發現的發病機制,為研發新的預防和治療方案指引了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發表研究,基因GPR18可有助預測九種癌症的存活期,同亦提出以免疫細胞B細胞作為癌症預後的新觀點,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Nature》發表。
新冠病毒在香港發展至第三波,人心惶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分析可能造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結果顯示,糖尿病有機會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因素。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可加劇破壞血腦屏障,令缺血性中風的後果惡化,研究亦證實A-FABP在缺血性中風後的恢復期中扮演著負面的作用。
關節置換雖能有效改善嚴重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素,然而,臨床結果和存活率很大程度取決於手術技術和精準度。香港大學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引入機械臂關節置換技術,成為首家在公立醫院利用機械臂技術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的機構。
有醫生指,認知障礙症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謂到受「雙重」打擊,因患者不敢外出,或被禁足家中,有機會令病情惡化。認知障礙症患者情況轉差可能會忘記疫症存在,外出忘記戴口罩而令感染風險增加。
天氣轉熱,新冠病毒疫情開始降溫,研究人員最終亦發表了關於治療新冠肺炎明星藥Remdesivir的研究數據,雖然美國FDA建議在病重的新冠狀病毒患者中使用,但研究指,僅憑這種藥物不足以幫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