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止痛藥控制突發性癌痛
癌症之所以令人困惱,除要面對威脅生命的疾病,尚要面對治療的副作用,更令患者感到沮喪,是癌症常會併發痛症,而疼痛往往影響病人的生活作息及情緒。現代處理癌症,紓緩疼痛已是重要課題。
癌症之所以令人困惱,除要面對威脅生命的疾病,尚要面對治療的副作用,更令患者感到沮喪,是癌症常會併發痛症,而疼痛往往影響病人的生活作息及情緒。現代處理癌症,紓緩疼痛已是重要課題。
劉伯伯七十多歲,看東西愈來愈不清晰,甚至影像有點扭曲,兒子帶他見眼科醫生。經過一輪檢查,醫生說劉伯伯患了黃斑病變,要在眼睛注射藥物治療,否則會失明。
劉伯伯一臉茫然,不明白甚麼是黃斑病!更不願打針!
牙線一直被各地政府、牙醫組織推薦使用,美聯社最近刊登回顧調查,說使用牙線欠缺有效的醫學證據支持,最新版《美國民眾膳食指南》亦刪除建議民眾使用牙線指引。而美國牙醫協會與美國牙周病學會引用其他研究作為佐證,力證使用牙線確可預防相關疾病。我們以美聯社報道內容所提及的5份研究,評論牙線的功能。
對於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治療,除了藥物還有行為治療,尤其6歲以下的幼童,行為治療更是第一線的治療方法;而6歲或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雙管齊下,可得更佳效果。
對於健康正常的人來說,很難設身處地的感受癌症病人的恐懼與需要,一旦確診罹患乳癌之後,病人要面對的是一連串的治療程序,而治療所帶來的創傷,對病人而言或是重大的衝擊,尤其是手術。現今外科手術日有進步,切除乳癌除了傳統的乳房全切除與乳房保留術,還有第三種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的選擇,術後重建亦能把患者的心理傷害減到最低。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詠芝領導一支跨學科團隊,將人工智能機械人NAO應用於提升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教導他們辨認手勢,並以手勢傳達需要和感覺,從而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