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腸胃





單純脂肪肝與脂肪性肝炎
很多人做體檢時被發現有點脂肪肝,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減肥或是多做運動。患者通常心下惴惴,回家去便會亂買一堆補肝食品或藥品。你的脂肪肝究竟要怎樣醫?第一步,是分辨你是單純脂肪肝,還是脂肪性肝炎?

丙型肝炎進入終結時
Body Shop始創人Anita Roddick因輸血感染了丙型肝炎於2007年逝世,使人極度惋惜之餘,亦使丙型肝炎成了焦點,今時今日,丙型肝炎新藥輪番上市,丙肝已成有藥可醫之症,不幸個案或許已進入倒數階段!

胰臟炎
我們常說肝是人體的沉默器官,隨著肝炎日益受到重視,肝這個器官雖然沉默,經過醫療界努力,已得到應有的關注,市民對保護肝臟不敢怠慢。大家有沒有想過,有比肝臟更沉默,治療更棘手的器官,且從未得到應有的注視?那是位於胃背後的胰臟。

胃炎會變成胃癌嗎?
香港的成年人沒有哪個不曾試過胃痛的經驗。有些不算嚴重的,在藥房買些胃藥,吃了好像好一點,然後不了了之,直到下次再出現胃痛;有些則較嚴重要見醫生,而一般診斷常是消化不良;更嚴重的是出現胃發炎或是潰瘍等等。究竟為甚麼會發炎?胃的哪個部分出現炎症?

保持腸道健康減少便秘
當「BB有便便」這種蒜皮小事都變成大新聞,要在交友網站公告天下,更要在電視廣告中日夜不停地轟炸我們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可反映出父母對小朋友「便便」問題的注重。
相對於「BB便便」,我們更要關心成年人的腸道健康,以及成年人便秘問題。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角關係
全球約有4億人口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其中4分3為華人,慢性乙型肝炎中大概有兩成半至四成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發病年齡約為55歲。除乙型肝炎,導致肝硬化的原因還有酒精肝和日趨常見的脂肪肝,因為都市人不健康的飲食,更使脂肪肝成為未來肝硬化主要導因的隱憂。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是由於腸道的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的症候群,包括腹痛、腹瀉、便秘、脹氣、腹脹、解便不完全的感覺。致病原因不詳,醫學界認為與一些不明因素刺激腸道蠕動不協調所引起,雖然不會致命,卻也無藥可治,擾人至深。
甚麼是大腸炎?
慢性大腸炎會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而且病情反覆,若忽視處理,會造成消化及吸收功能紊亂,甚至出現貧血消瘦,嚴重會併發腸道出血、穿洞,甚至出現癌變。常見的慢性大腸炎為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這兩個病都是病因不明,且病程纏綿。唯是現今醫療藥物先進,只要對症下藥,就不難治理
肝炎甲乙丙
肝炎,簡單來說,就是肝臟發炎。肝細胞損傷發炎而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見的便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的病原體,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見。不同的肝炎類型關係在感染了甚麼病毒,現時我們已知道的肝炎病毒有A、B、C、D、E、G等。
潰瘍的元兇 —— 幽門螺旋桿菌
消化性潰瘍是指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因胃酸及胃蛋白酵素的作用,造成黏膜損傷或深入組織的潰瘍。因為發生潰瘍的部位不同而分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小部分因胃酸倒流而引起的潰瘍會發生於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