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血管



腿部循環不良
或許你試過這種情況,只是平常上班下班,以平常習慣的行走速度走路,但走不了幾條街就發現雙腳(或單腳)小腿或大腿有些不適,只要停下來稍作休息,不適便會消失,而繼續走一陣後,那種像抽筋的感覺又再出現。




頸動脈粥樣狹窄
在路上奔馳的汽車,得靠油管輸送汽油到引擎產生動力,頸動脈亦如汽車的油管般,負責供應血液予腦部。日子久了,汽油可能會在管內慢慢積聚,使油管閉塞。同樣,頸動脈亦可能積聚脂肪,阻礙血液流動。油管受阻所引發的只是汽車不能運作;頸動脈出現閉塞,病人可能會半身不遂或癱瘓,甚至賠掉寶貴的性命。


降低收縮壓可降心血管病死亡率
我們都認識高血壓,隨著醫學知識普及化,有關高血壓對健康帶來的影響,大家都耳熟能詳。有些人因為只有上壓或是下壓偏高,對高血壓常掉以輕心,研究顯示,降低收縮壓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控制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每年導致全球超過1700萬人死亡,預計2030年因此病死亡的人數將上升至2300萬。心血管疾病每年導致全球超過1700萬人死亡,預計2030年因此病死亡的人數將上升至2300萬。長期高血壓與中風、心臟病、腎病及糖尿病關係殊深。沒有明顯特徵,沒有明顯症狀,使高血壓難於預防!
深層靜脈栓塞有致命風險
栓塞,我們立即想起腦中風或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栓塞,我們立即想起腦中風或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對於靜脈栓塞,公眾一直都缺乏適當的了解。原來靜脈栓塞並不少見,且有致命風險。
血管年齡的迷思
近年「血管年齡」這個課題備受關注,報章大幅廣告宣傳血管年齡的重要,體檢中心提供相關檢查,坊間亦有些很簡便的檢測「血管年齡」儀器在大小商場中幫助市民檢測血管。
血管問題與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等關係千絲萬縷,究竟醫學上有沒有「血管年齡」?
腹主動脈瘤治療:開腹手術VS腔內手術
腹主動脈瘤在初期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但是當長大至一定程度時,就會有破裂危險,一旦主動脈瘤破裂,會造成大量失血,若未及送院,死亡率高達90%,即使在主動脈瘤破裂後即時就醫,仍有機會產生呼吸衰竭、中風等併發症,死亡機率亦高達40-50%。
心律不整風險高
心臟節律不整,簡稱為心律不整。原來每一下心跳都有一個「模式」,而每個人的心跳都有一定的節奏。如果心跳偏離了固有的模式和節奏,就是心律不正常的表現。心律不整的範疇相當闊,無論太快或是太慢,都可稱為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