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
思維清晰,身體卻完全不能移動,眼看四肢日漸萎縮,這種想動而不能動的情況的確叫人同情。在香港,肌肉萎縮症的患者雖然不多,但肌肉萎縮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多種不常見卻出現相同症狀的疾病的統稱。
思維清晰,身體卻完全不能移動,眼看四肢日漸萎縮,這種想動而不能動的情況的確叫人同情。在香港,肌肉萎縮症的患者雖然不多,但肌肉萎縮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多種不常見卻出現相同症狀的疾病的統稱。
缺血性中風佔了中風患者的七成,而自從溶血劑面世後,很多病人對所謂腦梗塞的缺血性中風治療樂觀了不少,認為中風病人只要到醫院去打一針溶血劑便可復原,今期我們除了了解一下中風的類型外,亦探討現時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腦血管動脈瘤是隱閉而危險的殺手,在未破裂之前,患者難以察覺;但在破裂之時卻又可引起對生命的威脅及預後殘障的可能。就算明知有腦血管瘤,患者都不敢干冒開腦之險先作處理,須等待它破裂後才作治療,常有不能早作預防治療的無奈。
頭痛是個很令人頭痛的問題,據統計,八成成年人一年之內最少會頭痛一次。
壓力大,經濟不景,頭痛的發生率更會大大增加,調查亦發現,有不少人被長期頭痛所擾。
頭痛雖然是一個很常見的毛病,但是,血管性頭痛有時關係重大,甚至與性命攸關。遇上一些不尋常的頭痛,不能視作等閒。
原發性頭痛中最為知名是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以偏頭痛之害最為消耗生產力,這種劇烈的搏動式痛楚難以用筆墨形容。美國作家Joan Didion在一篇散文中形容:「對遭偏頭痛啃噬的人來說,沒有人死於偏頭痛是上天神奇的恩賜。」
社會普遍對癲癇症患者的教育問題存在很多誤解,有部分人士覺得從醫學及生理角度而言,只要患者的智力屬平均範圍,那他們的學業表現應與常人無異。但亦有人覺得患上癲癇症的兒童學習成績一定差,還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學習會因為「用腦」加重發作而放任自流,使孩子失去教育良機。
癲癇,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發羊吊」,以前民智未開時,我們對這個病很無知,很多時都以為是被鬼迷。醫學進步揭開了被鬼迷其實是頗常見的腦神經病,據統計,香港每千人便有4人患病。而癲癇與癲狂,實在扯不上任何關係。
柏金遜症是由於腦內組織黑質的退化,因而導致臨床上出現幾個典型的症狀:震顫、僵硬、行動遲緩。全球超過50歲的人約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患病,我們經常把柏金遜和老年癡呆混為一談,究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