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Posts by Donna Poon:



吸煙+電子煙 心肌梗塞風險增四倍
電子煙大行其道,原因是不少煙民誤以為電子煙傷害較低,惟2018年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電子煙同樣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若吸煙同時又吸電子煙,心肌梗塞風險更比正常人高4.6倍!



研究指需關注成人使用ADHD藥物安全性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是一種在學齡兒童中頗為普遍與腦神經發育相關的疾病。全球大約有5-7%的學童患病,香港約有6.4%的兒童和青年受影響,而最近有研究發現全球治療ADHD用藥量不斷上升。


抗生素抗藥性的迷思
只要是發炎,不少醫生幾乎都會處方抗生素,但是抗生素並不是一顆藥丸那麼簡單,而是重要而有限的天然資源,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出現濫用,所以我們必須改變現行做法,教育病人,甚至醫生,明智有度地使用抗生素。

請不要再說BB腔!
九月,又是新一批小朋友開始上學的日子,地鐵的BB寶寶特別多,周圍都聽到著衫衫飲水水。很奇怪,大部分成年人與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溝通都喜歡用疊字,例如:打打、曳曳;叻叻、乖乖,諸如此類。彷彿只有說疊字,小朋友才能聽得明白。
提高治療牙齒創傷成效需要各方協助
2012年,我與黃堅祐博士及張念光醫生的調查發現,只有44.7%的中學生在牙齒創傷後會立即前往牙醫處處理,25.4%會以各種方法前往急症室,15.6%會召救傷車,5.3%的傷者會即時前往就近的西醫,而2.5%會向自己的家庭醫生求診。
過度醫療對身體無益
有沒有聽過「過度診斷」?美國一家醫學期刊的一篇社論將過度診斷稱為「現代流行病」,簡言之,當人們被診斷患有實際上不會傷害他們的疾病或病症時,就可稱為「過度診斷」,而過度診斷的源頭很多是因為身體檢查。
新型化學物質JVW-1034抗酒精毒素
人類對酒有很深的情意結,高興的時候喝酒,傷心的時候喝酒,朋友共敘時喝酒,一個人孤清清的時候更要喝酒。過量酒精進入身體會影響健康,甚至可致酒精中毒。最近發現一種新化學物質,或可抗酒精毒素。
淺談避孕藥與延經藥
口服避孕藥是一種有效的避孕方法,如果正確使用,避孕率可達98%。在香港,大部分的口服避孕藥都屬於非處方藥物,即市民無需醫生處方或無需在藥劑師監督下,可以在藥房或超級市場自行購買及服用。要正確使用口服避孕藥,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人不適合使用口服避孕藥作為避孕方法?
群體活動心理更健康
運動的好處眾所周知,可幫助延長壽命,降低患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每周持續3-5次進行45分鐘的常規體力活動更可令心理狀況更健康,但若是運動過量卻不一定更有效益。
迫近臨界點 地球變溫室
今年的「熱潮」與往年有點不同,氣溫上升有些不對稱,北方的極端高溫高於南方,熱夜亦比往年多,土耳其更錄得爆錶的48℃高溫,我們的神州大地雖然未有破紀錄,但30℃以上的持續高溫日子相當長;而在南端的香港,甫踏入五月,氣溫已經飆上30℃,一直持續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