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活動心理更健康

0
3300
views

運動的好處眾所周知,可幫助延長壽命,降低患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每周持續3-5次進行45分鐘的常規體力活動更可令心理狀況更健康,但若是運動過量卻不一定更有效益。

向以來,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於生理健康,發表在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 —— 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 Journal)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適度體力活動,對心理健康也會帶來好處。

研究將成年人的運動頻率與降低抑鬱症風險聯繫,分析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行為風險因素監系統對120萬名美國18歲或以上成年人在2011、2013和2015年的調查,發現這些人在過去一個月,心理狀況不佳的日數平均約為3.4天。那些報告有做運動的人在過去一個月內與沒有做運動的人相比,「自我報告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日數減少了約1.5日(43%)。該研究報告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表現定義為:壓力、抑鬱和情緒困擾。

此項研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研究,卻無法證實身體活動是改善心理健康的原因。

每周三至五次最佳

參與研究的耶魯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Adam Chekroud認為,即使每周只是步行三次,比起完全不運動,似乎也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心理健康。

「我認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非常重要,因為研究表明了運動對很多人的精神心理產生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是不是每天都要做運動才可得到益處?根據研究顯示,運動的最有效點是每周三到五次,每次45分鐘,效益與每次運動超過90分鐘的效果沒有太大差異。但若運動時間超過90分鐘之後,與那些沒有運動的人相比,過量運動的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更差。

以前一直相信運動愈多,心理健康就愈好,但新的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每月運動超過23次,或者運動時間超過90分鐘,會導致心理健康狀況惡化。研究解釋,運動量太少,也許不能令身體產生生物學上的反應,沒有足夠的強度刺激大腦出現生物學上的變化;然而,過度運動會造成沉迷,或是令人陷入心理困境。

群體活動減少孤立感覺

雖然與無所事事相比,所有形式的運動都能令心理更健康,但研究發現在各種運動之中,有些對於心理健康的效果更佳,例如團體運動(心理健康負擔降低22%)、踩單車(22%)以及其他有氧運動和健身活動(20%)。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做家務,也可令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日子下降10%左右。團隊運動的積極影響表明,社交體育活動可以減少孤立感,有利於恢復力,同時也可以減低抑鬱症。

調查結果支持政府指導方針,建議市民大眾每周應進行150分鐘的體能運動。

但這項研究有局限性,原因是調查基於自我報告,無法證實完全準確,並且不能測量身體活動的強度,而且研究所說的「運動」涵蓋極為廣闊 —— 家務也計算在內。

並沒有參與該項研究的University of Texas西南醫學中心Madhukar Trivedi博士認為,與所有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在適量運動時,患者會發現自我功能和自信,絕對是非常積極的事情。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