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運動與鎖骨骨折

0
4307
views

繼黃金寶之後,李慧詩又於國際賽中摘下獎牌,騎腳踏車除了是新界一族經常作為日常交通工具之外,更是年輕一代的潮流玩意。而近年來,馬術運動在香港亦開始普及化,這兩股熱潮,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

逢假日,大埔吐露港公路是熱門騎腳踏車勝地;曾有統計指出,假日也是騎腳踏車跌傷的熱門日子。無論騎馬或是騎腳踏車都難免有跌傷的意外,而由馬匹或腳踏車跌下最常見的損傷就是鎖骨骨折。

命名源由

鎖骨(Clavicle)拉丁文為Clavicula。鎖骨的命名是由於它形似鎖匙。在中醫古籍《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說道:「鎖子骨,經名拄骨,橫臥於肩前缺盆之外,其兩端外接肩解。」

解剖位置及附近組織

鎖骨是一條橫行架於胸骨與肩峰之間無骨髓腔的長骨,也是肩胛骨與軀幹間的唯一骨性聯結,架於胸廓前上方,橫於頸部和胸部交界處,全長於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標誌。鎖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可區分為一體兩端:中間部分是鎖骨體,內側三分之二向前凸,外側三分之一向後凸。呈「~」形的骨頭,左右各一塊。內側端粗大,與胸骨柄相關節,有胸鎖乳突肌和胸大肌附著,稱為「胸骨端」;外側端扁平,與肩胛骨的肩峰相關節,有三角肌和斜方肌附著,稱「肩峰端」。

鎖骨骨折

鎖骨骨折又稱為缺盆骨骨折或鎖子骨斷傷,鎖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與胸廓保持一定距離,利於上肢的靈活運動。由於位置表淺,鎖骨易於在撲跌時受傷骨折,並多見於鎖骨中外三分一交界處,約佔臨床常見的全身骨折的6.8%。尤以兒童多見。

中醫理論

正如一般骨折,鎖骨骨折後脈絡受損,氣機阻滯,不通則痛。由傷口滲出而離經之血,阻塞經道,瘀滯於肌膚腠理之間而局部腫脹。骨折後則失去骨為支幹的作用,以致患肢出現功能障礙,上臂不能抬舉,骨折後一般患者托肘活動受困,必須進行治療。中醫稱,骨折初期為氣滯血瘀之證候。

病因病機

鎖骨骨折多因間接暴力引起,即常由肩部著地跌倒所致,直接暴力所致者較少見。(「直接暴力」意義見下)。《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曰:「擊打損傷,或騎馬乘車,因取物偏墜於地,斷傷此骨。」鎖骨骨折多因跌倒肩部外側或手掌先著地,外傳力是經肩鎖關節傳至鎖骨而發生,以短斜形骨折為多。骨折後患側肩部下沉,並向前、向內傾斜。

成人鎖骨骨折

骨折後,內側段因胸鎖乳突肌的牽拉,多向後上方移位,外側段因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牽拉則向前下方移位。患者常用健側手掌支托患側肘部,以減輕因上肢重量牽拉所引起的疼痛;同時頭部向患側傾斜,使胸鎖乳突肌鬆弛而減輕疼痛。

幼兒鎖骨骨折

幼兒鎖骨骨折多為青枝骨折(骨折未使斷骨分離),骨折往往向上成角。骨折後不易觸摸到,臨床表現不明顯,但在穿衣、上提其手或從腋下托起時,會因疼痛加重而啼哭,X光檢查能顯示骨折類型及移位程度。

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骨折是指直接用硬物拷打而致的骨折,多引起橫斷或粉碎骨折。如果骨折嚴重移位,鎖骨後方的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就有可能合併損傷。

辨證論治

局部腫脹、疼痛、壓痛均較明顯,肩鎖關節及肩關節活動受限,患側上肢外展、上舉受限,有移位者斷端常有隆起畸形。患者頭多向患側傾斜,下頜偏向健側,使胸鎖乳突肌鬆弛而減少疼痛。

整復方法:

有移位者,臨床常用膝頂牽引法整復。患者可坐於椅子上,挺胸抬頭,雙手叉腰。醫者將膝部頂住患者背部正中,雙手握其兩肩外側向背部徐徐牽引,使患者胸前挺、肩後伸,直至畸形消失。另外,有仰臥按壓整復法,患者仰臥,在後背正中墊枕,再按壓患者雙肩。

因此類骨折稍有移位對上肢功能影響不大,上肢是通過手部活動來表現功能,整復時不要強求解剖復位,要求靈活性高於穩定性,切忌反覆使用粗暴手法整復,防止損傷鎖骨下動、靜脈。

固定方法:

幼兒無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懸吊患側上肢,輕度移位者用背側「oo」字繃帶或雙圈固定1-3周。

藥物治療

以下內服外敷藥物及製法只供參考。個別病例可有不同治療方法,病人必須個別與醫師商討治療方案。

初期

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內服:活血止痛湯《傷科大成》 —— 當歸12克,川芎、乳香、沒藥、落得打各6克,赤芍9克,蘇木、紅花、陳皮各5克,地蟞蟲3克,三七3克。
製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止痛

外敷:消瘀止痛膏《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 木瓜、蒲公英各60克,大黃150克 ,地蟞蟲、乳香、沒藥、梔子各30克。
製法:共為細末,飴糖調敷。
功效:活血袪瘀,消腫止痛。

中期

治法:接骨續筋
內服:續骨活血湯《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 當歸尾、續斷、骨碎補12克,赤芍、白芍、落得打、煅自然銅各10克,生地黃5克,紅花、地蟞蟲、乳香、沒藥各6克。
製法:水煎服
功效:袪瘀止血,活血續骨。

外敷:接骨續筋藥膏《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 白芨、血竭、硼砂、螃蟹末各4克,自然銅、荊芥、防風、五加皮、續斷、茜草根、皂角剌、羌活各3份,乳香、 沒藥、紅花、骨碎補、接骨木、赤芍、地蟞蟲各2份。
製法:共為細末,飴糖調敷。
功效:接骨續筋

後期

治法: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
內服: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証直訣》 —— 熟地25克、淮山藥、山萸肉各12克,茯苓、牡丹皮、澤瀉各10克。
製法:水煎服

外敷(堅骨壯筋膏《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1. 膏
藥物:骨碎補、川斷各90克,香油5000克,黃丹2500克,馬錢子、白芨、生川烏、牛膝、生草烏、硼砂、透骨草、蘇木、杜仲、伸筋草各60克。羌活、獨活、 麻黃、五加皮、皂角核、紅花、澤蘭各30克。
製法:熬成膏後溫烊攤貼

2. 粉
藥物:甘松、細辛、肉桂各60克,血竭、乳香、丁香、白芷、沒藥各30克。冰片15克,麝香1.5克(原方中含麝香,但香港政府列麝香為禁藥,實際用時可省掉不用)
製法:共研細末,臨貼時撒於藥面。
功效:強壯筋骨

註:兒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一般不需用藥。

練功

  • 手部活動是非常重要,故復位後必須重視手部的功能訓練。
  • 初期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作肘、腕關節、手指的屈伸活動和用力握拳。
  • 中後期逐漸做肩部活動與運動,重點是肩外展和旋轉運動,肩後伸的擴胸活動,以防止肩關節黏連而功能受限。
  • 後期,解除固定後,可逐漸作肩關節的各種活動,重點是肩外展和旋轉活動,防止肩關節因固定時間太長,而導致活動功能受限制。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