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重控制」有妙法

0
3862
views

肥胖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有些人食量不高,但體重卻高企不下。中醫學對肥胖有不同分型,要控制體重,須按不同類型,對症下藥。

於現今社會糧食日漸豐富,容易造成營養過剩的現象,以致肥胖問題日益嚴重。肥胖會增加患上如:高血壓、心臟病、高膽固醇、糖尿病、腦血管病、膽囊病、骨關節炎、睡眠窒息症或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故此,肥胖問題值得大家重視及關注。

食量少 體形胖

運動是減肥或體重控制的好方法,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有些人雖已努力不懈地做不同類型的運動,體重控制成效卻未見顯著,為甚麼呢?這與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關。如有些人進食量少但形體較胖,其實可能是水腫所致,單靠運動及飲食未必能有效去除水腫,此時應以調理身體為大原則,內在病因未解決,減肥亦易「反彈」。要有效地使體重下降(俗稱:「減肥」),首先須了解何謂肥胖及其成因,方能對症下藥,獲得佳效。

肥胖,若根據體重指數(BMI)來判斷的話,BMI值高於25(不論男女)則屬肥胖;若根據腰圍呎吋來進行判斷,男性的腰圍若大於90厘米(cm)以上或女性的腰圍若大於80厘米(cm)以上則可判斷為中央肥胖。肥胖症,大概可分為單純性(非疾病引起)及繼發性(由疾病引起)的肥胖症兩大類,而單純性肥胖症最為常見,約佔肥胖人群的95%。單純性肥胖又分為體質性肥胖和過食性肥胖兩種,今期我們將集中針對體質性肥胖來進行討論。

體質性肥胖

中醫認為肥胖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體內膏脂堆積過多,體重異常增加,並伴有頭暈乏力、神疲懶言、少動氣短等症狀的一類病證。其病機總屬陽氣虛衰、痰濕偏盛。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水穀精微失於輸布,化為膏脂和水濕,留滯體內而致肥胖;腎陽虛衰,則血液鼓動無力,水液失於蒸騰氣化,致血行遲緩,水濕內停,而成肥胖。

在治療方面,中醫大概可分為:湯劑、針灸、拔罐、推拿、耳穴等不同方法。現以湯劑、針刺及拔罐這三大常用方法進行簡述。

中藥湯劑

中藥減肥的配方原則是根據中醫理論辨證的結果。傳統配方效果溫和,也較安全,更多注重整體調理。臨床上肥胖症常分為以下四大證型:

胃熱滯脾證

臨床表現:患者為多食、消穀善飢、形體肥胖、脘腹脹滿、面色紅潤、心煩頭昏、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治法上以清胃瀉火,佐以消導。
常用中藥:有大黃、連翹、黃連、枳實、厚樸、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等。

痰濕內盛證

臨床表現:形盛體胖,肢體困重、胸膈痞滿、倦怠乏力、口乾、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滑等。治以燥濕化痰,理氣消痞。
常用中藥:半夏、橘紅、枳實、冬瓜皮、澤瀉、萊菔子、茯苓等。

脾虛不運證

臨床表現:肥胖臃腫、神疲乏力、肢體困重、胸悶脘脹、四肢輕度浮腫、勞累後明顯、飲食如常或偏少、舌淡胖而邊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等。治以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常用中藥:黨參、黃耆、茯苓、大棗、陳皮、砂仁、山藥、扁豆、澤瀉等。

脾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形體肥胖、顏面虛浮、神疲嗜睡、氣短乏力、腹脹、大便爛、畏寒肢冷、下肢浮腫、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等。治以溫補脾腎,利水化飲。
常用中藥:附子、桂枝、茯苓、白術、生薑、乾薑等。

針刺

針刺減肥的關鍵是依據病因病機辨證取穴,通過調整氣血,使紊亂的水、鹽、能量的代謝重新恢復平衡,同時加強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脂肪分解,消耗積存的脂肪,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平衡。臨床上針灸主要取任脈、脾、胃、肝、腎及膀胱經等經脈上的穴位。

常用主穴有肥三針(中脘、足三里、帶脈)、水分、關元、天樞(雙)、大橫(雙)。配穴則隨證加減。

拔罐

拔罐是通過刺激腧穴、調整經絡達到加強臟腑的功能,並可扶正祛邪。拔罐減肥是一種較安全,有效的減肥方法。根據辨證施治、調節整體,疏通經絡,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取得整體減肥的效果。亦可根據肥胖的位置選擇,局部取穴拔罐,促進經絡的氣血運行,促進代謝功能,從而達到局部減肥的效果。

日常飲食

在日常生活的飲食方面,肥胖人士應注意以下要點:

  • 要均衡飲食及注意食物分量
  • 要選取熱量較低的食物
  • 減少進食糖類及脂肪類食物(如:以脫脂奶代替鮮奶;以魚肉及去皮雞肉代替肥肉或半肥瘦豬肉)
  • 可採用蒸、煮、白灼、少油快炒等低脂烹調方法烹調食物。
  • 當感覺肚餓時,可選擇以低熱量食物充飢(如:全麥餅乾、水果或蔬菜等)。
  • 避免吃零食及高熱量食物

此外,亦可選取適合的減肥水果,如:石榴、奇異果、山竹、番茄、枇杷果、西梅等,但不宜進食牛油果、椰子及榴槤。

在運動方面,耐力型的運動,才是燃燒脂肪的主要途徑,一般在運動至少半小時以後,體內才開始釋放由儲存的脂肪轉化而來的能量。大家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長者適合做一些能力所及的家務、散步、太極拳等,青年人可選擇長跑、游泳、踏單車等。

肥胖症需要整體的治療,在不同的方法互相配合下,療效顯著。減肥者中往往超過80%的人會遇到體重反彈的情況,其實保持「不反彈」的關鍵在於自身,減肥應循序漸進,使體重逐漸減輕至接近正常體重,不宜驟減,以免損傷正氣,降低體力。肥胖不但有礙美觀,更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故應正確有效地減肥,促進身體健康。3

參考資料:

1.《中醫內科學》周仲瑛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