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易筋經》的好處

0
18907
views

《易筋經》對於一般人來說,是電視電影內的武術絕學,而現實中,《易筋經》卻是一部強身健體,袪病延年的氣功功法。流傳至今是「易筋經十二勢」,載於清咸豐年間編成的《內功圖說》之中。

《易筋經》是由一種以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動作簡單易學,柔和紓緩,圓活連貫,鬆緊結合,動靜相兼,氣寓其中,其深受大眾喜愛的理由如下:

注重整體的鍛鍊

人的生命是包含精神與肉體兩部分,人與一般動物的區別在於具有高等思維意識。綜合運用調身、調息、調心的鍛鍊,正是區別其他鍛鍊的關鍵所在。

運動風格綿緩

《易筋經》不但在肢體外形和動作表現上不拘不僵,輕鬆自如,舒展大方,輕飄徐緩,而且在呼吸調控上也能做到深、細、勻、長,就是在意念的運用上也要求精神放鬆,意識平靜,用意要輕,似有似無。

養生作用明顯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易筋經》能改善人體機能的運用,譬如:人的情緒波動屬於心理反應,一般情況下並不足以致病,但超過心理活動調節的範圍,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臟腑的功能失調而發生疾病。

甚麼是《易筋經》?

古往今來,《易筋經》的書名有十數種之多,有以菩提達摩與般剌密諦的一段歷史淵源而定名,稱《易筋經義》;有以少林之傳承為主體而定名,稱《少林易筋經》;又有《達摩易筋經》,以尊崇先哲考慮,冠以達摩之名;亦有《內功圖說》等以《易筋經》為主體的雜錦書籍,如此種種,書名雖然繁多,但其主旨內容仍為《易筋經》。

《易筋經》之易

《易筋經》中之「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易」有三種解釋:一是「簡易」,即簡單古樸;二是「變易」,即改變、轉化、轉變等;三是「大易」,據《易筋經》中總論篇敘,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在循規律而改變,雖大象而無形,卻生生而不息,故名「大易」。

《易筋經》之筋

《易筋經》中之「筋」,常有初學者誤將「筋」做「經」字解。此「筋」是指人體生理之經筋。由於人體的經筋連接著周身上下,若經筋得以疏導調整,則全身內外都能隨之而改變。

《易筋經》之經

《易筋經》中之「經」通「徑」,即門徑,方法之意。又由於其出自禪宗初祖,傳承日久,習者眾多,「經」亦可作「經典」解。

綜上所述,《易筋經》就是改良和增強肌肉運動功能的方法。所以《易筋經》如能得宜地用來鍛鍊身體,不僅可以發展肌肉,增強力量,並且能消除肌肉運動的障疾,具有醫療保健的作用。

《易筋經》的意識作用

運氣練習《易筋經》的主要環節是由調心(意識鍛鍊)、調息(呼吸鍛鍊)、調身(姿勢鍛鍊)所組成,三者相互聯繫,相輔相成。調心在三者之中起主導作用。三者在意識的控制下,發揮整體作用。運氣練習《易筋經》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通過心理過程來調整自己的生理過程。

調心就是調整心理狀態,在意識的主導下隨《易筋經》外在動作運動來進行人體內部生理功能的自我鍛鍊和自我調整,使《易筋經》鍛鍊具有生理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特色。這是運氣《易筋經》鍛鍊具有祛病、強身、改善心理環境、消除不良情緒作用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調心是練習運氣《易筋經》過程中三個環節中最根本、最中心的環節。

調息的運氣《易筋經》鍛鍊要求「以意領氣,用意不用力,以氣趨使《易筋經》外在動作之運動」,就是強調運氣《易筋經》練功時意識的主導作用。例如高血壓病人在練習《易筋經》後,意守丹田,感覺到有氣下沉,頭腦清醒,血壓下降等。

調身是在運氣《易筋經》練習時先鬆弛肌肉,擺好姿勢,是順利進行調心、調息的重要條件。運氣《易筋經》練習時先放鬆有助於入靜,而入靜則自然放鬆。待放鬆後,不論採用何種入靜方法,這實際上都是在意識的引導下進行的。運氣《易筋經》鍛鍊體現了「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思想。注意力高度集中,則心神不亂,心神不亂則使肌肉活動趨向一致,身體的生理活動也趨於一致。

減少肌體能量消耗

大家都知道,運動就會有能量消耗,《易筋經》練習也不例外,因為練習也在動,所以同樣伴著能量釋放,而用意識引導動作可使體內能量消耗相對減少。這是因為用意識引導動作,能使皮質興奮點集中,抑制點增多,腦細胞能量消耗就減少,使更多腦細胞處於休息狀態。意識控制動作,除神經系統所支配的運動系統有部分能量耗損外,其他各系統皆維持本能的基礎代謝不損失過多能量。如果用力不用意,不能用意識調控動作,致使不該運動的肌群作緊張性興奮收縮,迫使動作僵硬,同時消耗過多的能量。

用意識引導動作可防止練拳的僵滯、緊張,使動作輕便、圓活、柔和、渾厚,可提高《易筋經》的鍛鍊價值。

運用意守法

意守法分為意守身外法和意守身內法兩種。

意守身外法是指意守身體以外的事物。這要求意守的內容要有助於人心情平靜、輕鬆、愉快,而不能使人心情激動,比如說可以想想林中幽徑、小溪流水、星月流雲等。例如《易筋經》中的「倒拽九牛尾勢」,通過腰的扭動,帶動肩胛活動,可刺激背部夾肩、肺俞、心俞等穴位,運用意守身外法達到疏通肩胛和調練心肺之作用。通過四肢上下協調活動,可改善軟組織血液循環,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動功能。

意守身內法,即包括隨《易筋經》動作的一招一勢,默想所運其氣之通過的軀幹、肢體部位、穴位等。例如「臥虎撲食勢」,中醫認為「任脈為陰脈之海」,統領全身陰經之氣。運用意守身內法,通過虎撲之勢,身體的後仰,胸腹的伸展,可使任脈得以疏伸及調養,同時調和手足三陰之氣,改善腰腿肌肉活動功能,起強健腰腿的作用。最後收勢氣沉入丹田,這樣默思能起到增強腹式呼吸,打通身體系統,增強胃腸功能,疏導經絡等作用。

《易筋經》功法有各家之優點,在此不詳錄招式,可自行參考有關書籍。如能把《易筋經》練出當中含意,才是鍛鍊的價值所在。練習《易筋經》旨在能結合各自體質的需要而適得其所,用之有道!3

編按:

關於《易筋經》的來歷與內容,傳說紛紜,較為一致的傳說是千五年前印度僧人達摩來到中國,在少林寺南五乳峰的一個石洞內面壁九年,離開時留下了《易筋經》和《洗髓經》兩部經書;也有說是天台紫凝道人托古偽作。亦有考證以為《易筋經》始創於明朝,原創者至今仍是歷史公案。巿民如要練習,應慎選正統功法為要。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