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認識汗斑

0
9279
views

汗斑在夏季炎熱的季節多發,很多時被誤會成白癜風(即白蝕)。雖然汗斑不會構成太大健康影響,但從外觀而言難免令患者難受,更有些患者會有痕癢或疼痛感覺。希望透過本文可使大家對此病有更多認識。

港夏天炎熱多雨,踏入八月,氣溫常高達攝氏三十多度。在如此炎熱夏日,若在烈日下活動,簡直是令人叫苦連天。但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需要,大人小孩也少不免在艷陽高照的時候進行戶外活動。在高溫的夏日下活動,除了要常飲水,做好防曬措施預防中暑外,還有一疾病不能被忽視 —— 汗斑!

「汗斑」只是俗稱,正確的西醫病名為「花斑癬」(Tinea Versicolor/ Pityriasis Versicolor)。花斑癬是因其皮膚斑疹外觀有如花斑狀而得名,一般常稱為汗斑,顧名思義就是與汗有密切關係!此病相類近於中醫所說的「紫白癜風」。

發病機理

花斑癬的致病原是因皮膚受真菌感染,病原菌為糠秕馬拉色菌。每個人皮膚上都有糠秕馬拉色菌,當此類真菌生長太過時便會導致花斑癬的發生。由於正常人皮膚上都有糠秕馬拉色菌,所以花斑癬並不是透過接觸而傳染。汗斑可以發生在任何種族的人身上,其中以青壯年發病較多,在熱帶及亞熱帶發病率尤其高。

研究顯示,現代醫學一般認為令糠秕馬拉色菌生長太過並引發花斑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天氣潮濕炎熱、出汗太多、皮膚油脂分泌太過(油性皮膚)及免疫系統低下。

花斑癬相當於中醫的「紫白癜風」,《醫宗金鑑》:「紫白癜風無癢痛,白因氣滯紫血凝,熱體風侵濕相搏,毛竅鼻塞發斑形。」認為此病多為濕熱體質病人復感暑濕之毒,凝滯氣血於皮膚,血滯重則發為紫斑,氣滯重則發為白斑。

花斑癬的特徵

  1. 皮損可為色白、淡紅、鮮紅或褐色的斑點,斑點的顏色多數較周遭皮膚深暗或淺,可見明顯的邊界,或有少量鱗屑。
  2. 有皮損的地方在日曬後不會如其他皮膚一樣被曬黑
  3. 斑點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地方,最常見在胸口、腋下、項背部,一些出汗較多的地方。
  4. 無明顯全身症狀,或有輕微痕癢疼痛。

斑點顏色是如何形成?由於馬拉色菌的一些物質分解出來的成分造成酸性漂白作用,導致皮膚出現色素減退情況。

花斑癬VS白癜風

很多人常把花斑癬與白癜風相混淆,因兩者表現都可有皮膚出現白色斑點,其實二者無論是病因還是表現上都有所不同。不同於花斑癬由真菌引起,白癜風是自身免疫系統引發的疾病,引致自我破壞、攻擊色素細胞,造成皮膚色素減退斑。在斑點上亦有所不同,白癜風斑點以白色為主,多出現在手指、腳趾、膝蓋、眼周、口唇、後背部,皮損並不會出現鱗屑和痕癢。此外,好發人群兩者亦有所不同。花斑癬好發於青壯年,白癜風則可發於所有不同年齡層。

診斷及治療

除了觀察皮疹外觀外,有時醫生還會使用紫外線燈照射,皮損部位可見螢光黃綠色。此外,可透過刮取少量皮屑於顯微鏡下觀察以作診斷。西醫治療花斑癬一般使用外用藥膏抗真菌,或有需要時內服抗真菌藥。中醫亦有使用一些外用藥,如夏枯草、雄黃、知母、硼砂等。亦有建議可用硼砂撒在黃瓜肉上,待溶化後外搽患處。但硼砂始終含毒性,雖然是外用,仍不建議使用時間太長,並需小心貯藏以免錯誤進食。

預防措施

戴樂然(註冊中醫師)

由於引致花斑癬的真菌本來就生長在人體皮膚,故較難防止復發。但始終預防勝於治療,若曾患花斑癬後已愈者,可注意減少使用油性皮膚產品;減少在陽光下曝曬及曬日光浴;不要穿著太過緊身的衣物;穿著質料透氣衣物,如棉質以減少汗出。除了採取預防措施,經常出汗、花斑癬反覆復發者亦可服用中藥改善汗出問題。

汗斑雖然沒有傳染性,亦不會構成嚴重的健康影響,但皮損影響外觀,有些患者更被誤會成其他疾病,遭受奇異目光,承受不同程度心理壓力。如皮膚突然有所改變,皮損特徵與本文對花斑癬的描述相類,應尋找中西醫協助,及早覓得合適處理及治療方法,並釋除心中疑慮。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網頁:www.yanchai.org.hk中醫服務內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