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建屋 皆大歡喜?

0
3088
views

鄭太太與丈夫早早於港島區置業,兩個女兒年滿十八歲時更陸續替她們排隊輪候公屋,問鄭太為甚麼這麼早便替女兒排隊等公屋,她說,這是最低成本的置業方法。先排隊,再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然後申請居屋,買了居屋等如自己資產。據鄭太的理論,排隊輪公屋等如政府津貼買樓,何樂而不為?

政府提供這種階梯式置業方程式確令不少「有志置業」人士趨之若鶩,再加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毋怪乎公屋輪候冊上長長人龍,而每次揀居屋都見爭崩頭。

香港人由六零年代每對男女生五六個到現在每對男女最多生一個兩個(甚至不婚不育),理論上應該是大把公屋等人住才對,可惜好死不死來了一大堆同胞和非同胞,這些新力軍通常都有驚人生產力,每個家庭的孩子少說三幾個(這種生產力香港人莫可能及),而房署編配入住公屋的重要條件有四個大字 —— 核心家庭。故此,雖然大家都對政府津貼買樓的政策心弦嚮往,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個個去排隊,機會最大的當然是核心的內圍而不是核心外圍。所以,如果想成功,還得先生下一兒半女,再找區議員幫忙,才有機會搶灘。

香港房屋一向是頭號難題,而最最最差的是房屋政策一直混亂不公平,層出不窮的「津貼」部分市民上車買樓,結果是樓市升被沒有得到津貼的人罵,樓市跌時則得到津貼的人也罵。新政府點搞?既然大家等「屋」使,不如就大方到底,如港大建議填平船灣淡水湖,外加填平萬宜水庫,再填九龍灣和維多利亞港(沒有維多利亞,政治絕對正確),香港人一人一間,人人有份,皆大歡喜。

說回鄭太太的兩個女兒,排隊多年後,大女兒去了澳洲工作,準備移民;小女兒則為某大公司高層,兩人都無意於小小公屋。但鄭太太卻非常遺憾地說,打工賺得幾何,浪費了兩個買樓發達的機會!!!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