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結合中藥緩解柏金遜症狀

0
13741
views

柏金遜症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升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令人誤以為柏金遜症是一種老人病。基於這種誤解,年輕患者容易忽略早期病徵而延誤治療。

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PD)的基本成因是腦內黑質的神經細胞退化,不能製造多巴胺(Dopamine)。有調查發現,本港有一至兩成患者為50歲以下人士,患者因擔心被社會標籤而影響工作及社交,所以他們一旦確診,承受的心理壓力比年老患者更甚。愈年輕的患者,就愈有機會因患上抑鬱症而需要服食精神科藥物治療。

如何及早發現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主要臨床表現為:震顫(Tremor)、動作緩慢(Bradykinesia)、僵直(Rigidity)和姿勢平衡障礙(Postural reflex impairment)四大運動主徵。臨床上四大症狀之中,符合兩種以上,已可作診斷。

震顫是早期柏金遜症的標誌,七成患者最早出現的症狀是手腳震顫,由於症狀輕微,又常與睡眠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一併出現,故很容易跟過勞、精神抑鬱、焦慮症、驚恐症或原發性震顫等疾病混淆。再者,柏金遜症主要倚靠臨床評估發現,而非一般驗血或磁力共振、腦掃描造影等等診斷,故難以於患病初期確診。

中醫如何治療柏金遜症?

中藥治療

中醫典籍中雖沒有記載柏金遜症,但此病相似的症狀描述和病因病機的,可歸納為「顫證」、「痙病」等範疇,古代醫家多從肝、腎、風方面治療。

柏金遜症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為肝腎虧虛,標實為風、痰、瘀、毒互結。辨證上,此病可分成肝氣鬱滯、痰濁壅滯、痰熱風動、氣滯血瘀、肝腎陰虛、心脾兩虛、氣血不足、髓海空虛等八證型論治。

治療上以滋補肝腎為主,兼平肝熄風、活血化痰、解毒散結諸法共用。常用方劑包括:天麻鉤藤飲、地黃飲子、鎮肝熄風湯、菖芩溫膽湯、定振丸、導痰湯、天麻四蟲飲等。

中藥對於年紀尚輕、症狀不嚴重患者,可以推遲西藥的使用時間,對於症狀中重度的患者,可延緩疾病過程及提高西藥療效,減輕西藥引起的訥呆、便秘、失眠、嗜睡、惡心、低血壓等副作用,對控制柏金遜病的部分症狀,發揮一定作用。

針灸治療

頭針:中醫認為「頭者,精明之府」,故病位在腦,又因「腦為髓之海」,病機的關鍵在於髓海失充,繼而導致臟腑氣衰、筋脈失榮、肢體失控,故治療上可用頭針來調神健腦。治療柏金遜症常用的頭針選區是舞蹈震顫控制區,其次是運動區、足運感區。伴有心慌、氣悶者可用胸腔區;伴有脘脹、食欲不振用胃區。

體針:柏金遜症症狀眾多,機理複雜,故用穴較為廣泛,遍及頭身和四肢。選穴時首先是針對此病的主症考慮,熄風止顫;其次是針對不同兼證,臨時變通。   

刺絡放血:中醫有久病、難治病從瘀論治的經驗。柏金遜患者由於陽氣或陰血虛,導致瘀血內停,通過刺絡放血可祛瘀生新。

灸法:「陷下則灸之」,灸法尤其適用於陽氣虛弱、陰邪內留而致脈象沉陷之證。李梴《醫學入門.針灸》說:「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具有藥物或針刺所不能替代的獨到效果。如艾條溫和灸大包、期門,對於改善僵直症狀有較好效果。

運動與柏金遜症

柏金遜患者有容易跌倒、手腳僵硬等問題,適量運動如:步行、拉筋運動、瑜伽、太極及八段錦等,有助改善活動能力。特別是太極,有研究顯示患者練習太極或八段錦後,其平衡力、肌肉柔軟度及情緒均有改善。此外,以下一些簡易運動,亦方便患者在家居進行。

仰臥擺腰

動作:仰臥,雙腳合實彎曲踏在床上,雙手大字型張開,兩肩保持緊貼床面,雙腳搖向左邊使膝關節貼近床面,然後雙腳返回原來位置;再搖向右邊使膝關節貼近床面,雙腳返回原來位置。如是者一左一右,連做三次。

站立擺手

動作:站直或坐在床邊,雙腳平放在地上,雙手向平肩前伸直,亦可借助手執木尺或拉毛巾兩端來固定雙手距離。盡量轉動身體,把木尺或毛巾向左移,身體轉回原來的位置;然後盡量轉動身體向右移,身體再次轉回原來的位置,如是者一左一右,連做三次。

拍子步操

隨著固定的拍子步行,步行時身體挺直,雙手配合大動作擺動。如有需要,可在地上做記號(例如貼上顏色膠布),令患者每一步伐有一定幅度,每次可做10-15分鐘,以改善患者急碎的步態障礙。

柏金遜症各期臨床病徵
早期
  • 一側手靜止顫動
  • 臉部缺乏表情
  • 語音單調書寫困難,字體愈寫愈細。
  • 步行時雙手缺乏擺動
中期
  • 顫動病徵由身體一側發展至兩側
  • 平衡力減低,容易跌倒。
  • 起步及停步有困難,走路時身軀向前傾,呈急促碎步向前衝。
後期
  • 說話不清,吞嚥困難。
  • 步行明顯受影響,在藥力失效時完全失去行動能力。
  • 排便、性功能失調及其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 認知功能障礙
  • 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不是柏金遜症也會有柏金遜症症狀?

20-30%的柏金遜症的臨床症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在醫學診斷上,它們不屬於柏金遜症,而是繼發性柏金遜症,或稱非典型柏金遜綜合症。這些疾病包括:

  • 中風及腦血管病(血管性柏金遜綜合症)
  • 腦創傷,例如:皮質基底核創傷、核上性凝視麻痺、Shy-Drager 綜合症。
  • 認知障礙症
  • 一氧化碳或其他重金屬物品中毒
  • 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藥物性柏金遜綜合症)

中醫食療:天麻川芎煲魚頭

材料:天麻、鈎藤、白芷各10克,川芎、當歸各6克、紅棗3-5粒,鮮大魚頭1個,生薑3片,上湯1000毫升,黃酒1湯匙。
製法:大魚頭開邊去鰓,洗淨瀝乾。藥材先以上湯浸20分鐘,大魚頭沾少許生粉後略煎至微黃,加薑片,攢酒,加上湯及全部藥材(除鈎藤外),大火煮至湯沸,轉文火煮45分鐘,加入鈎藤煮1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養血活血熄風。大魚正名為鱅魚,性味甘溫,可暖胃健脾,魚頭尤有祛風利上竅之效。天麻、鈎藤熄風止痙;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當歸、紅棗活血補血之效。3

支援柏金遜症的互助團體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