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血管病又稱腦血管意外、中風和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障礙疾病,泛指腦部動脈或支配腦部血液供應的頸椎動脈發生病變,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急性或亞急性腦損害。
中風是指腦部局灶性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導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神經系統局部受損,症狀多見一側上下肢癱瘓無力、口眼歪斜、語言不清,兼見口角流涎及吞嚥困難等。中風的復健是很漫長的路,要有成效需要患者的決心、相關的醫療照顧與家人幫助相輔相成。
尿床是突然或迅速出現受累區的相應症狀和體徵,以昏迷、失語、偏癱等症狀較為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肇因常見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成因則為腦血栓形成所致。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中醫認為中年以上,元氣素虧。因氣為血帥,氣虛無力推動血液,氣血運行緩慢,血液凝滯,留而為瘀;肝腎陰虧,肝陽上亢,化痰生風,肝風引動宿瘀;平素體胖痰多,肝風內動,引動痰濁或痰病互結,阻於血脈,導致氣血不通而發病。
本病以「中經絡」者多見,多由風痰阻絡,氣血失運,陰虛風動等所致,表現為口眼喎斜,言語塞澀,半身不遂等症;「中臟腑」者少見,多由肝陽暴張,氣血過亂,夾痰夾火上閉清竅等所致,表現為神志昏蒙,伴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臨床見證,一般以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證多見。治療總以補虛,袪邪扶正為原則。標實者,滌痰通腑,化瘀通絡,清肝息風等;本虛者,補益肝腎,健脾益氣,攝陰納陽,養血活血等。
腦出血
辨治,主要分中腑、中臟及證候虛實。一般急性期,多見「中臟腑」。中腑者,病位稍深,病情較重,以風火上擾清竅或痿濕蒙塞心神常見,證多屬實;中臟者,病位較深,病情危重,以痰熱內閉心竅或元氣敗脫,心神散亂常見,其中前者為閉,以口噤牙緊氣精痰壅,肢體強痙等為特徵,其證為實;後者為脫,以目合口開,汗多息微,肢體軟癱等為特徵,其證為虛。
恢復期或後遺症期常見氣虛血瘀或氣虛痰阻等,證屬虛實夾雜,治療總以扶正袪邪為原則,邪實者,平肝息風,豁痰開竅,潛陽降火;正虛者,益氣回陽,填精固脫;虛實夾雜者,當根據虛實偏重,扶正袪邪,標本兼顧。
中經絡、中臟腑
中醫將中風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臨床上通常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類。中經絡者,一般沒有神志改變而病情較輕;中臟腑則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較重。
蛛網膜下腔出血
本病屬於中醫的出血性中風。以情緒緊張、激動、飲食失節,飲渴過多,勞累為誘因。情志傷脾,脾不健運,聚濕生痰,痰鬱化熱,肝火挾痰,阻塞經絡,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清竅閉塞,神為所擾,或者痰血瘀阻,氣機不暢,癱瘓失語,二便失禁,也有內熱過剩,迫血妄行,離經之血瘀阻於經絡而致。臨床更見痰濕蒙竅和熱毒熾盛。
發病的相關因素
據統計,高血壓的發病佔總發病的57.7%,居第一位,其次為吸煙、便秘、心臟病、飲酒、中風及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病多以肝腎陽虛,肝陽上亢,與中風病機一致,呈顯著的正相關,最易相兼發病。其次,吸煙與便秘各約佔30%左右,而吸煙易傷肺氣,肺為水之上源又為貯痰之器,肺傷則痰易留,而痰是中風病因中又一主要因素,痰蒙上竅可見中臟腑,阻經絡則中經絡,久留則改後遺諸症。便秘則濁氣上蒙清竅,肺失肅降,可見中臟腑之證。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腑氣不通,濁氣不降是中風發病的又一重要因素。心臟病中,我們所見最多者為冠心病,相當於中醫「胸痺」,其病機多為胸陽痺阻,病因多見痰、瘀諸邪為患,病理上與中風具有相通之處,故易相關為病。濕性濕熱,易釀生痰熱,亦致絡阻竅閉,發生中風。
短暫性腦缺血
短暫性腦缺血稱小中風,多稱中風先兆,實為中風之輕者,失治則由漸至甚。糖尿病病機為陰虛燥熱,也與中風具有密切關係,導致中風發作。總之,中風之相關因素均與其病機相一致,或在某一個階段相一致,從而形成了中風發病的病理基礎,尤以在中風發作的某個時期內,即使其病情錯綜複雜,但其治療原則是一致的,這就是中醫「異病同治」的具體表現,因此,及時治療相關因素,不僅可以解除其現實的痛苦,更重要是,還可以起到預防中風發作的積極作用。
中風病有智能障礙
即中風病癡呆,屬於血管性癡呆類型,是指繼發於中風病之後,出現以智能衰退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中風癡呆除常見的中風症狀外,心理特徵方面的表現較為顯著,通過臨床觀察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其中以頭暈及睡眠障礙最為明顯,另有部分患者伴有情感障礙,有抑鬱、焦慮、強哭強笑等,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主要表現在記憶力、計算力的減退,但中風癡呆伴有多種精神、情感及智能障礙,但多無人格的崩潰,這種人格保持良好而與智力損害不相平行,是中風癡呆的心理特徵之一。
本病發病的原因主要在於年高體衰,七情內傷,心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不足,腎精衰枯,痰濁內生,氣滯血瘀。其病理機制是臟腑功能陰陽失調,神機失用。
中風癡呆好發於中老年人,與中風病有共同體質因素,二者發病機理密切相關。中風後,由於腦絡瘀阻直接損傷腦髓,又腦絡瘀阻,氣血精氣難以上輸,導致腦乏清陽之助,津液之濡,精髓乏奉養,痰瘀濁氣雜於腦髓,使腦之清竅不清,元神失養,而靈機記性皆失,出現神思遲鈍,遇事善忘等徵狀,形成中風癡呆。中風癡呆以智能障礙為主,可伴有中風、中經絡症狀,但多無意識障礙。
人的精神、思維、記憶及聰明智慧等均與腦密切相關,腦神的物質基礎是腦髓,而腦髓乃腎精所生,為精髓之所匯。精盈腦健,才能生精神,強志意,利耳目。中老年人由於精氣虛衰,使人體內環境失調,終致風、火、痰相互為患,上擾而瘀塞腦絡,損傷腦髓。腦絡瘀阻,則氣血精氣難以上輸充養腦髓,出現神思遲鈍,遇事善忘等智能減退症狀。
綜上所述,中風癡呆的病位主要在腦,涉及肝、腎、心、脾,其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以精氣虧虛為本,風、火、痰、瘀為標,終致腦絡瘀塞,髓海失養,靈機失用。
診斷標準
- 記憶力減退
- 判斷能力減退
- 計算能力減退
- 識別能力減退
- 語言能力減退
- 思維能力減退
- 性格改變
- 人格改變
中風癡呆的診斷
此外,一般年齡在50-59歲之間,起病緩慢,病程長。上述八項心理指標,如1-3項和第5項其中一項,在六個月內明顯減退或明顯缺損者,參考年齡、病程,即可診斷為老年期癡呆。該標準包括病名診斷、症候診斷及療效評分標準三部分。對該標準的適用範圍進行了初步界定,主要包括老年性癡呆、血管性癡呆等。此標準對於中醫藥在老年性癡呆的研究制訂了較為科學、客觀的診斷標準,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但對於中風病癡呆的診斷,則其中的一些心理指標如個性及性格改變的特點則有待斟酌,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尚待進一步臨床驗證。
中風癡呆發病前有中風先兆病史或有一次過性眩暈、黑蒙、肢體麻木等中風先兆病史,或本次發病呈卒中樣發病,病情逐漸加重或呈階梯樣加重,可伴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等中風症狀。以神思遲鈍,自知力差,理解多誤,定向不能,計算力差,遇事善忘為主症,兼有行動遲緩,興趣減退,抑鬱寡語,或煩亂多語,強哭強笑,二便失禁等。頭頸CT檢查腦實質有多發梗塞灶或血腫。
心理療法及社會功能訓練
中風癡呆早期,很多患者的人格相對保持完整,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除部分智能減退,軀體不適症狀外,患者多因工作、生活、社交能力下降,智力缺損常伴有精神抑鬱,或焦慮,甚至悲歡情緒,或存在恐懼、擔心被遺棄、被嘲笑或成為他人負擔的心理。中晚期可出現多疑、狹隘,甚則人格行為的改變。這些精神因素對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治療預後均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中醫學理論認為,形神共俱,陰陽平衡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和條件,對中風後智能障礙的治療除通過口服中藥外,「情志療法」及心理疏導,調動患者的積極情緒,使臟腑氣機暢達,榮衛通利,從而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因此,中風癡呆的治療,除藥物外,精神心理治療亦為智能障礙康復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即中醫所謂情志療法。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心理情志療法實施的基礎,醫護人員對此類患者要態度和藹、耐心、熱情,尊重患者,不使用有傷害患者自尊的詞語,對患者由於疾病引起的智能障礙的行為改變,予以理解,並以關心患者的角度適當予以引導。
對症疏導,有的放矢。根據患者性格特點、心理、精神障礙的不同,分別予以解釋、開導、勸慰,消除患者抑鬱緊張和恐懼心理,解除患者心理壓力。對患者預後方面適當的保證,可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或通過中醫「以情勝情」心理療法,幫助患者平衡心理狀態。此外,還可用「精神轉移法」,如聽音樂及鼓勵患者從事感興趣的遊戲活動,引導患者談論既往經歷等等,分散病者對疾病的注意力。
在實施情志療法的同時,對患者進行智力活動鍛鍊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通過簡單的運算練習、拼圖練習、記憶每日新聞及日常活動機能練習,重建患者計算、定向、記憶能力等。
創建良好的休息環境、齊整、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心情、睡眠、食欲均健康,注意房間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去除穢氣,使患者神清氣爽,情緒倍增,從心理上使患者得到相對的滿足,增強其生命的活力,此項需要得到患者的家屬的合作,才能促使病情好轉。
情志療法
在中國最早的經典醫著《內經》中就有關於心理學的描述,以精神情志變化是產生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國古醫學就有用「情志轉移」的方法治病,相同於今日的情志療法。
以情勝情療法
是根據中醫臟象學說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來治療病人。以人有七情,分屬五臟,五臟及情志之間存在著五行相制。不良情志會導致人體陰陽偏盛或偏衰,運用情志之偏,來補偏弊。療法分激怒療法、喜樂療法、悲哀療法、驚恐療法及思慮療法幾種。
精神轉移法
轉移法是心理學常用的手段,藉其他事件活動用來緩衝矛盾和調適情緒。有注意轉移法、代償轉移法等。因為當人有了不良情緒時,往往會不理智地處理問題,精神轉移法是把人們的注意力從某一件事件轉移到另一件事上,以調節不良情緒,有主動轉移法和被動轉移法兩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