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湯之害

0
2286
views

凌晨1點,一名50歲男性因大量排黑便獨個兒到急診室來就醫,當我靠近他為他做身體理學檢查時,聞到他身上有一股濃烈的酒味,追問下才曉得他天天都大量酗酒,導致罹患酒精性肝硬化併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人雖然意識清醒,但其心律每分鐘卻高達120下、血壓95/60mmHg、臉色蒼白、呼吸微喘、全身盜汗。為了穩住其生命徵象,立即投予輸液及輸血治療。但因其出血量太大,病人突然間在病床上大量吐血,瀕臨休克狀態。

在施救過程中,病人突然伸出他顫抖的手握住我的前臂,好不容易從他那涎中帶血的嘴角乏力地擠出一句:「醫生,打電話給我太太。」

大約搶救了約30分鐘後,一名中年婦人在一個年輕人陪同下步入急救區走到病人身旁,雖然未發一語,一看就知道是病人的妻兒。我立刻上前說明病人目前危急的病情。不料其妻就在病人身邊冷冷地回應了我一句:「走了就算了!」我當下楞住了,回頭只見在垂死掙扎中的他,聽到妻子的話後絕望地瞪著天花板,無望地掉下兩行淚!站在病床旁看著父親的兒子,搖著頭,眉頭深鎖的不發一語,複雜的心情寫在臉上,那不捨的眼神遮蓋不住幾分對父親終日酗酒的埋怨。

酗酒之害

談到長期酗酒的害處,可說是一籮筐,我大略將其分為急性傷害及慢性傷害兩大類,一一向大家說明。

乙醇(Ethanol),亦即是酒精,本身可說是人類濫用藥物中的最大宗,由於乙醇乃中樞神經抑制劑,因攝取過量而引起之急性乙醇中毒,不但會導致自主性行為失控而造成身體外傷,甚至會因生命中樞受到過度壓抑而進入昏迷及死亡(見下表)。  

血液中酒精濃度 臨床症狀
0.03-0.12% 集中能力、判斷能力及控制能力下降。
0.09-0.25% 失去在危急關頭的判斷力,知覺反應力下降,反應時間延長,出現一定程度的肌肉不協調。
0.18-0.30% 失去方向感,精神混亂、頭暈,出現對顏色、形狀、動感及空間知覺的障礙,產生複視、平衡感異常、肌肉不協調等現象。
0.27-0.40% 對各種外界刺激的反應顯著下降,重度的肌肉不協調,幾乎癱瘓,意識不清以至於木僵。
0.35-0.50% 進入昏迷狀態,呼吸及血液循環受到抑制乃致死亡。

 

其實,在急診工作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家屬對於酗酒親人的死活一向最漠不關心,原因是這些不能自拔的酒癮者平日往往給家人帶來極度的痛苦。不務正業、酒醉鬧事、百病纏身,甚至家庭暴力及酒後駕駛,傷及無辜等,都叫人難以承受。因此,身為醫者的我深切的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告訴大家酗酒的害處,希望從急診醫學的角度切入,讓普羅大眾明白品嘗美酒是人生樂事,但豪飲酗酒卻會害己累人。

據統計,大約百分之40的美國人終其一生會碰上跟乙醇相關之交通意外事故;而約有百分之50之死亡車禍乃肇因於乙醇導致的判斷力喪失,以及反應能力下降。

對身體的影響

由於酒精導致自我控制能力下降,酗酒往往與家庭暴力事件(對配偶、長者或兒童之身體或精神層面的虐待)之間有相當高的關聯性。

對於心臟之急性傷害方面,醫學文獻中報道,縱使是完全正常的心臟,在乙醇攝取過量中毒時,可能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臨床上稱為假日心臟症候群(Holiday Heart Syndrome),由於好發於周末狂歡豪飲之後,因而得名。

酗酒後出現上腹劇烈疼痛及惡心、嘔吐,腹痛輻射到背部,向前彎腰可稍減痛苦時,可能是酒精導致的急性胰臟炎。此病一旦被診斷出來,必須禁食並住院觀察,以免出現嚴重併發症。另外,因喝酒過量,劇烈嘔吐時,容易發生食道黏膜撕裂,以至於吐血(Mallory Weiss Disease)。

不能保暖

冬天天氣冷,很多人會覺得喝酒可以取暖,一杯下肚自覺全身暖洋洋的。然而喝酒取暖的觀念,並不正確。實際上,酒精是一種能導致血管擴張的藥物,之所以會讓我們喝下後有溫暖的感覺,是因為我們體表的溫度感覺神經末梢都長在皮膚表淺處,當酒精使血管擴張時,中心體溫事實上是下降的,但卻在皮表令人感到溫暖。當大量攝取乙醇時,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會受到抑制,而全身肌肉顫抖產熱的生理功能受到打壓,加上宿醉後自我保溫的行為反應(如:加衣、進食)消失,所以整體來講,酗酒反而容易引起低體溫。

我們都知道喝酒後常會導致急性痛風發作,其中原因由於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Purine),加上當乙醇在人體內被轉化成乳酸後,這些乳酸會跟血中的尿酸競爭搶先從腎臟排泄,結果使得酒後尿酸堆積體內,誘發痛風。

喝酒還有另外一種風險,那就是因為社會上有一些無良奸商,以較便宜的甲醇(Methanol)代替乙醇作為原料來製造酒品販售,誤飲假酒引發的甲醇中毒症狀包括:頭痛、暈眩、視覺模糊、出現雪花飄的視幻覺、惡心、嘔吐、腹痛、氣促、嗜睡、昏迷。延誤治療會導致失明,甚至死亡。

酗酒慢性傷害更大

除上述的急性中毒症候外,長期酗酒帶來的慢性傷害更是可怕,不但造成個人身體健康極大損傷,更破壞無數家庭的幸福,社會成本之大,不言而喻。談到慢性酒精傷害,首推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其經過長期酒精毒害後,大部分肝細胞失去其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無法合成各種重要的蛋白質,最終導致產生腹水、肢體水腫及凝血障礙。由於肝臟長期發炎後,會發生廣泛的纖維化現象而形成肝硬化。而由於肝臟纖維化組織導致肝門靜脈血壓大幅上升,終致食道靜脈曲張,一旦破裂,臨床上以大量吐血及排黑便來表現,失血量之大,容易發生低血容積性休克而死亡。由於肝細胞代謝功能被酒精長期破壞殆盡,無法對血中各種有毒物質,如血氨(Ammonia),進行分解及解毒,臨床上肝硬化患者容易陷入肝昏迷狀態。

心臟因長期承受酒精毒害,可能出現擴張性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臨床上病人往往出現因鬱血性心衰竭引起的肢體水腫、呼吸喘、肺水腫及倦怠症狀。

酗酒者往往因長期營養不良,加上酒精會干擾B1的吸收,導致因維生素B1缺乏引發的Wernicke Korsakoff症候群。腦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患者出現喪失記憶,神志紊亂、眼球肌肉麻痺、眼球移動失控等症狀。另外,由於酗酒者長期營養不良,免疫力極弱,非常容易遭受各種微生物感染而得病。

另一方面,由於乙醇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長期攝取會導致腦部產生大量抗衡之神經傳導物質,一旦數天沒有酒精供應,乙醇的作用突然解除,造成腦內伽瑪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抑制效應的降低及交感神經系統被啟動,會誘發各種不同程度的酒精戒斷症狀(Alcohol Withdraw Syndrome),如:顫抖、幻覺、失眠、痙攣及譫妄,嚴重者可以致命。

孕婦酗酒影響胎兒

由於酒精容易通過胎盤,如果孕婦飲酒,正在發育中的胎兒會因此攝取到酒精,已有醫學文獻證實酒精會妨礙大腦正常的發育,例如:胎兒接觸酒精會造成胼胝體(Corpus Callosum,連結左右大腦半球的主要通道)發育不全,以及造成基底核(Basal Ganglia)變小。發生胎兒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的胎兒會出現頭部和腦部比較小,心智發育遲緩及肢體協調不良等異常現象。懷孕期間不喝酒,似乎是最安全的選擇。

其實,淺酌美酒的確是人生一大享受,而且也有不少醫學文獻證實,攝取少量酒精對身體有益,例如:適量的酒精可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以清除過多的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的機會。但畢竟酒精是一種藥物,並非身體必須的營養素。藥物本身就有其毒性,絕對不宜過量,更千萬不可讓身體陷入成癮的困境,以致毀掉自身與全家人的幸福!3

 

註:Wernicke Korsakoff症候群

Wernicke腦病和Korsakoff精神病是酒精中毒引起硫胺素缺乏的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兩者可合併出現,稱為Wernicke Korsakoff綜合症,表現為精神錯亂、眼肌麻痺、昏迷,以及遺忘症等。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