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Hepatitis)是肝臟的炎症。肝炎的成因可能不同,最常見的是病毒引起,此外,還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導致肝炎。肝炎一般分急性和慢性。
由病毒引起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為甲至庚型(即A-G)共七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臟細胞腫脹,是世界上流傳廣泛,危害很大的傳染病之一。直至1908年,始發現原來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1947年,將原來的傳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稱為甲型肝炎(Hepatitis A,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稱為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1965年,人類首次檢測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此外,病毒性肝炎還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過去被定為己型肝炎的病毒現在被確定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個屬型,因此己型肝炎已不存在。
病毒肝炎的疫苗包括A型、B型和D型已研發成功;C型、E型及F型則至目前仍未有疫苗。
為害最大的乙肝
醫學上,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病遍及全球,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半數患者起病隱匿,只在檢查中偶然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
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為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2001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著重要作用。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以下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病毒者、輕度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
香港自1983年起,當時的醫務衛生署已開始免費為新生嬰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注射,2002年,中國衛生部亦與扶輪社攜手,在十年內為內地新生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注射,乙肝問題可望在不久的將來解決。
中國的國病
肝病被稱為中國人的國病,原因是中國人患乙肝最多,所以,中國的人國病問題,其實亦是乙肝問題。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乙肝,其中3.5億人為慢性乙肝感染者。中國是乙肝的高發地區,有1億多人是慢性乙肝感染者。中國現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約1.4億,1992年至1995年全國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的HBsAg流行率為9.75%,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是乙肝感染者。在為新生兒提供乙肝疫苗注射後,現時HBsAg流行率為0.5%,但這些數據只限於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中國大陸幅員廣闊,在農村地區,疫苗的接種率仍偏低。
雖然甲肝容易感染,但無論中西醫,治理甲肝都不困難;若是感染乙肝,則無論中西醫暫時仍未有能夠理想地殺滅病毒的藥物,感染乙肝後會成為長期帶病毒者。
如何可知肝有問題?
當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腹瀉,有的會有低熱,或者出現黃疸,有這些徵狀一定要見醫生,檢查是否肝有問題。
人體皮膚顏色的一些微妙變化也是肝病的早期信號,尤其需要注意。皮膚和眼睛泛黃,是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表現,面色晦暗是肝炎信號之一,與太陽曬黑的皮膚不同,肝病病人會面部暗淡而無光澤,嚴重的黑眼圈也是慢性肝臟疾病的早期症狀,其中大多數為慢性乙肝。肝病病人的手掌顏色與常人也大不相同,普通人的手掌顏色紅潤,而患有肝病的病人手掌心泛白無血色,大小魚際卻泛紅;軀幹皮膚上出現蜘蛛痣(中間有一紅點,周圍有血絲狀)也是信號之一。不過,有些甲肝或是乙肝患者並不一定有症狀,醫生亦未必能夠發現。
中醫治肝理念及常用藥物
西醫治療肝炎主要針對症狀及抗病毒,中醫治療概念則是整體性,亦會使用抗病毒的中藥,更針對身體其他問題引起肝臟氣血虛或肝腎虛而使用不同藥物補肝補腎。從中藥提取的抗病毒藥物暫時仍未有大型的研究數據,但臨床應用上,治療肝炎的效果都令人滿意。
病毒性肝炎是感染多種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範圍廣泛、發病率較高等特點。主要症狀特點有乏力、發熱、黃疸、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脅痛、肝區疼痛、肝臟腫大和壓痛等;重症肝炎則有明顯出血傾向、肝萎縮、神經系統症狀,甚至死亡。本病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根據臨床還可分為急性肝炎(黃疸型、無黃疸型)、慢性肝炎(遷延性、活動性)、重症肝炎(暴發型、亞急型)和瘀膽型肝炎四種。病毒性肝炎屬中醫的「脅痛」、「黃疸」、「虛損」、「急黃」、「瘟黃」、「肝積」等範疇。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肝,與膽、脾,胃、腎等臟腑有關。外因為感受疫毒濕熱之邪,內因為正氣虛弱。
- 急性肝炎以實證為主,主要是感受濕熱邪毒,鬱結脾胃,薰蒸肝膽,阻滯氣機所致。
- 慢性肝炎多虛實夾雜,主要是外邪留戀,肝脾不和,肝腎虧虛,脈絡瘀阻所致。
- 瘀膽型也是虛實夾雜,主要是濕熱留戀,薰蒸肝膽,脾虛血瘀所致。
- 重症肝炎病候危重,主要是疫毒熾盛,化火化燥,內陷營血,邪熱內閉,元氣欲脫所致。
診斷要點
病徵
- 急性肝炎可有乏力、發熱、黃疸、納呆、惡心、嘔吐、脇痛、腹脹、肝區疼痛、肝腫大。
- 慢性肝炎為急性肝炎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半年,可有急性期的症狀和體徵,也可有脾腫大、肝掌、蜘蛛痣,還可有肝外器官損害,最多見為關節炎和慢性腎炎。
- 重症肝炎起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明顯出血傾向、肝萎縮、肝臭、嗜睡、抽搐、煩躁、譫妄、昏迷、尿少或尿閉。
- 瘀膽型肝炎黃疸較重,並可有乏力、皮膚瘙癢、肝腫大、大便呈灰白色、消化系統症狀較輕。
肝功能
-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SGPT)持續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
- 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反覆或持續異常、麝香草酚濁度(Thymol Turbidity Test,TTT)、鋅濁度(Zinc Turbidity Test,ZTT)陽性。
- 重症肝炎的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膽紅素明顯增高、凝血酶原時間顯著延長、膽固醇降低、氮質血症等。
- 瘀膽型直接肝炎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偏高可持續數月或一年、血清鹼性磷酸酶(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伽瑪血清谷氨醯轉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GGT)增高、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SGPT)輕度升高或正常。
血清免疫學檢查
肝炎特異性抗原抗體可診斷和區別各型肝炎。
肝穿刺病理檢查
對各型肝炎的診斷有很大的價值,對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情況、纖維化程度均可得到正確資料。
中醫的辨證分型
濕熱蘊蒸
症狀: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熱口渴,納呆厭油,惡心嘔吐,脅痛腹脹,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肝臟腫大,觸痛明顯。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多見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證候分析:濕熱蘊蒸肝膽,可見身目俱黃、脅痛、肝臟腫大、觸痛明顯;熱為陽邪,故黃色鮮明;熱灼津液,故發熱口渴;濕熱蘊結中焦,運化失常,故有納呆厭油;胃失和降,可見惡心嘔吐;腑氣不通,故腹脹、大便秘結;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均為濕熱蘊蒸肝膽之象。
治則: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方藥:茵陳蒿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 茵陳、生大黃、梔子、黃連、黃芩、黃柏、 木通、龍膽草、澤瀉、車前子(包煎)、豬苓、茯苓、甘草。
隨症加減:惡心嘔吐者,加薑竹茹、薑半夏以和胃止嘔;肝熱重者,加田基黃、垂盆草以清肝;濕邪盛者,加蒼術、茯苓,滑石、車前子(包煎)以利濕。
脾虛濕阻
症狀:疲乏無力,肢體困倦,脅下隱痛,飲食減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膩,脈緩軟。多見於慢性遷延性或活動性肝炎。
證候分析:脾主運化,主四肢肌肉,脾虛濕阻則疲乏無力、肢體困倦;濕阻氣機可有脅下隱痛;脾虛濕阻,運化無權,則飲食減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膩、脈緩軟是脾虛濕阻之象。
治則:益氣健脾,理氣祛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合二陳湯加減 —— 黨參、白術、茯苓、豬苓、扁豆、山藥、半夏、厚樸、木香、砂仁、川棟子、陳皮、穀芽、麥芽、甘草。
隨症加減:畏寒肢冷,五更瀉者,可加附子、乾薑,以溫陽散寒;下肢浮腫者,加桂枝、澤瀉,以利水退腫。
肝脾不和
症狀:神情抑鬱,脅肋脹滿或疼痛,時喜太息,煩躁易怒,脘痞腹脹,噯氣納呆,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多見於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或慢性遷延性肝炎復發。
證候分析:肝氣鬱結,故神情抑鬱、脅肋脹滿或疼痛、時喜太息;鬱而化熱,故煩躁易怒;肝脾不和,脾胃升降失常,可有脘痞腹脹、噯氣納呆、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為肝脾不和之象。
治則:疏肝理氣,健脾和中。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加減 —— 柴胡、枳實、香附、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半夏、厚樸、川芎、白芍、甘草。
隨症加減:惡心嘔吐者,加薑竹茹以止嘔;納呆者,加穀芽麥芽、神曲、雞內金,以消食;大便溏薄者,加山藥、扁豆,以健脾止瀉。
肝腎陰虧
症狀:右脅隱痛,形體消瘦,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雙目花糊,牙宣鼻衄時作,口乾唇燥,手足心熱,面紅潮熱。舌紅少苦,脈細數,多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
證候分析:久病損傷肝陰,絡脈失養,故有右脅隱痛、形體消瘦、雙目花糊;日久及腎,可有腰膝酸軟、眩暈耳鳴;肝腎陰虛,虛熱內生,則口乾唇燥、手足心熱、面紅潮熱;舌紅少苦、脈細是肝腎陰虛之象。
治則:益腎補虛,柔肝養陰。
方藥:一貫煎加減 —— 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芍、當歸、沙參、麥冬、川棟子、制首烏、山茱萸、甘草。
隨症加減:眩暈者,加天麻以平肝;耳鳴者,加石菖蒲克以開耳竅;目糊者,加青箱子、決明子以清肝明目;口乾唇燥者,加鮮蘆根以生津止渴。
氣血瘀滯
症狀:胸脘脹悶,噯氣惡心、脅下積塊,脅肋脹痛或刺痛,手掌色紅,頸臂見蛛絲赤縷,鼻衄齒衄,面唇晦滯。舌質黯紅,脈細澀,多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及部分遷延性肝炎。
證候分析:肝氣鬱滯,胃失和降,則見胸脘脹悶、噯氣惡心;氣滯血瘀,瘀血痺阻脅絡,積久成疤,可見脅下積塊、脅肋脹痛或刺痛;瘀結日深測手掌色紅、頸臂見蛛絲赤縷;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出血不止,可有鼻衄齒衄;面唇晦滯、舌質黯紅、脈細澀為氣血瘀滯之象。
治則:行氣消滯,活血化瘀。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 —— 五靈脂(包煎)、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延胡索、香附、枳殼、川棟子、黨參、白術、茯苓、甘草。
隨症加減:脅下積塊嚴重者,加牡蠣、穿山甲以軟堅散結:衄血者,加白茅根、茜草炭以止血。
疫毒熾盛
症狀: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鮮明如金色,高熱煩渴,脅肋脹痛,納少嘔吐,嗜睡,神昏譫語,極度疲乏,或兼見衄血或便血,小便深黃。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滑數或細數。多見於重症肝炎。
證候分析:濕熱夾毒,熱毒熾盛,薰蒸肝膽,迫使膽汁泛溢肌膚,故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鮮明如金色;熱毒內熾,灼傷津液,故高熱煩渴;肝膽疏泄失司,氣機失調,故脅肋脹痛。納少嘔吐;熱毒內陷心包則見嗜睡、神昏譫語;熱迫血妄行,可見衄血或便血;濕熱下注膀胱,則小便深黃;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滑數或細數為疫毒熾盛之象。
治則:清營涼血,解毒利濕。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 —— 水牛角片、生大黃、梔子、黃連、茵陳、黃芩、生地、玄參、丹皮、赤芍、金銀花、連翹、丹參、白茅根、紫草、生甘草。
隨症加減:高熱狂躁、神昏譫語、肝臭者,急加安宮牛黃丸或牛黃清心丸,以清熱開竅;手足抽搐者,加羚羊角粉,以清肝熄風;有腹水者,加車前草、陳葫蘆、蟲筍,以利水退腫。
肝膽鬱熱
症狀:面目及全身肌膚發黃,持續不解,黃色鮮明,脅痛引背,可有發熱或寒熱往來,口音咽乾,納呆腹脹,惡心嘔吐,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多見於瘀膽型肝炎。
證候分析:鬱熱阻滯膽道,膽汁外溢,故面目及全身肌膚發黃、持續不解;肝膽疏泄失司,氣機不暢,鬱而化熱,故黃色鮮明、脅痛引背;少陽膽經受病,故可有發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咽乾;肝膽鬱熱,脾胃升降失常,則納呆腹脹、惡心嘔吐;腑氣不通,則大便秘結;濕熱下注膀胱,則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是肝膽鬱熱之象。
治則:疏肝利膽,清熱導滯。
方藥:三金湯合茵陳蒿湯加減 —— 金錢草、海金砂、鬱金、雞內金、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茯苓、車前子(包煎)、通草、丹參、枳殼、延胡索、甘草。
隨症加減: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陽;惡心嘔吐,加薑竹茹以止嘔;脾虛加黨參、白術、薏苡仁以益氣健脾。
針灸療法:取穴至陽、肝俞、膽俞、陽陵泉、足三里。如濕熱蘊蒸加大椎、曲池、外關;肝氣鬱結加期門、支溝、內關;濕邪困脾,加陰陵泉、三陰交、中脘,均用瀉法,每日1次,留針20分鐘。3
沒有特效中藥
肝癌是中國第一殺手病,現時中國是採取中西結合治療肝癌,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亦使用針灸幫助肝癌患者減低疼痛及化療的副作用。中醫不能把肝癌治好,卻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肝功能不致不斷惡化,延長生命時期。
中醫藥裡暫時仍未有特效藥可以治好肝癌或完全殺滅乙型肝炎,但是中藥可幫助病人提高免疫力,有機會在長時間治療下提升肝功能。治療肝炎,不同中醫師會使用不同的藥物及因應不同病人的體質而作出改變或加減,並無特別包治愈的特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