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

0
2369
views

腫瘤是機體某部分細胞病理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腫瘤細胞的增長是盲目的,不為身體所需要的,會使機體正常組織結構受到擠壓或破壞,並使機體器官失去正常功能。

瘤分兩大類: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在發生腫瘤的組織名稱後加上一個瘤字,其生長較慢或間斷性生長,有完整的包膜,細胞組織與正常相似。多數良性腫瘤只在原處生長和擴展,對人體影響較小,或局部有壓迫感或感染等,內分泌腫瘤可引起功能亢進。良性腫瘤不向他處轉移,經外科手術治療後較少復發。

惡性腫瘤的細胞發育不成熟,與正常細胞組織有很大的差別,一般無包膜,生長迅速,除可向鄰近器官擴展外,還可向遠處轉移,能破壞正常組織,嚴重威脅生命。惡性腫瘤徹底治療較困難,手術治療後仍易復發。惡性腫瘤就其所發生的組織可分多種:發生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如肝癌、胃癌、乳腺癌等;發生於間葉組織(如脂肪、肌肉、淋巴等)的惡性腫瘤為肉瘤,如脂肪肉瘤、淋巴網狀細胞肉瘤等,發生於胚胎細胞或未成熟的組織及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如肝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多種成分來源惡性腫瘤,一般在命名前加「惡性」二字,如惡性畸胎瘤,而多數腫瘤可用習慣名稱,如白血病等。

腫瘤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弄清。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腫瘤的發生機理是綜合性的,歸納起來,可有體內和體外兩大因素。

體內因素主要有: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失調以及遺傳等。

體外因素主要有:物理性刺激(如放射性物質輻射)、化學物質刺激(如香煙中的有害物苯並芘、食物中的亞硝胺鹽)以及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

要明確腫瘤的性質,往往不能只靠肉眼觀察,必須進行化驗檢查,X光檢查、超聲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等。醫生要根據病人的表現和多種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

當前腫瘤的治療手段,最常用的方法有:手術療法、抗癌化學藥物療法、免疫調整療法、放射療法、中醫中藥療法、中西醫結合療法及光、熱、電、磁療法等。

中醫治療腫瘤,十分強調辨證施治,只要理、法、方、藥的運用得當,往往容易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往往同一種瘤,根據不同的辨證,有不同的治法。治法雖多,但歸納起來仍可用一句話來概括,便是扶正袪邪。

扶正袪邪這一總的法則,可通用於各種腫瘤,但根據各種腫瘤和多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在這一總的指導方針下,再區別應用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心瘀,扶正固本等法則。

清熱解毒法
適用於有發熱身痛、口乾舌燥、頭痛、大便乾結、小便赤黃、局部紅腫、灼熱等表現者。患者脈象多弦數,舌苔黃。

軟堅散結法
適用於喉核瘰癆、乳腺包塊、喘咳痰鳴、嘔吐痰涎、症瘕積聚、無名腫毒,脈滑、舌苔厚膩、舌質晦暗者。

活血化瘀法
適用於胸肋脹痛、脘腹脹滿、痛有定處、腫塊堅硬、大便乾結、小便不利、舌有瘀斑、紫暗、脈象沉弦者。

扶正固本法
適用於久病體虛、精氣耗傷、心慌氣短、腰痠腿軟、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脈沉細、舌淡少苔者。

中西結合

國內臨床多數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當腫瘤病人應用放療及化療時,由於射線和藥物在正常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缺乏選擇性,所以,在抑制腫瘤的同時,往往對機體增殖旺盛的細胞有一定影響和損傷。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副作用),如骨髓、胃腸上皮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有些藥物對心、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作用。應用射線及少數藥物,對皮膚及其附件產生直接或間接損害作用(如皮炎、脫髮)。這些副反應,輕者自行恢復,重者影響治效,甚至因此中斷治療,而腫瘤迅速擴散。或者由於副作用而破壞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即使腫瘤一時緩解,也會很快捲土重來,廣泛轉移,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注意選擇中藥配伍,保護機體,減少副反應,提高臨床療效是十分必要的。

中醫學認為放射線損傷與化學藥物的毒性都屬於毒熱傷陰,耗損正氣、氣血失調、脾胃不運、肝腎俱傷,影響骨髓,累及腦海而致諸症叢生,百病齊發,治療時,必須扶正培本、補法當先,兼加調理,佐以清熱解毒,涼血滋陰來配合放射、化療兩法,取長補短,達到扶正袪邪之目的。

治療後身體反應

全身反應
許多藥物及放射治療可引起頭暈目眩、疲乏無力、精神不振、食欲欠佳、失眠多夢、口乾舌燥、二便失調等,臨床可用杞菊地黃、歸脾等加減。

局部反應

  1. 栓塞性靜脈炎 —— 應用對血管內膜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時,如鹽酸氮芥等注射後可引起靜脈炎及栓塞性靜脈炎,以致局部疼痛,呈索條狀變硬、血流不暢。
  2. 局部組織壞 —— 因放療或注射不慎,藥物積於皮下而引起壞死,治療時,局部可外敷如意金黃散,內服解毒化瘀湯。

胃腸道反應
應用氟尿嘧啶、甲氨喋呤等,常引起腹脹腹痛,大便失調,甚至出現黏膜壞死、潰瘍出血等,用芍藥甘草湯加味,也可用針灸治療。

骨髓抑制
很多抗腫瘤藥物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表現為白血球(尤其是粒細胞)減少,血小板下降,嚴重時血紅蛋白也可下降,各種抗癌藥物對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現的快慢、持續的時間都不相同。例如,鹽酸氣芥、環磷醯胺對白血球的影響出現較快,但恢復也較快,而環磷醯胺對血小板影響輕微,絲力霉素對白血球、血小板抑制出現較慢,程度較深,恢復也較慢。

  1. 白血球下降 —— 北耆、黃精、菟絲子、當歸、雞血藤、虎杖等,針灸大椎穴。
  2. 血小板下降 —— 大棗、卷柏、升麻、鱉甲、女貞子、薏米,針灸足三里穴。

中毒性肝炎
肝區放射及多數藥物劑量過大時均可發生肝炎,尤其卡氮芥、苯丁酸氮芥,6-疏基嘌呤、環磷醯胺等,對肝臟均有毒性作用。治療常用茵陳蒿湯加味(茵陳、梔子、黃苓等)和五味子粉。

放射性肺炎
當胸部進行放射時,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縱膈腫瘤的放療或使用6-疏基嘌呤均可引起肺纖維化,繼發感染,病人出現咳痰帶血、胸痛、氣短、發燒等症。治療用養陰滋肺膏和清燥救肺湯(沙參、元參、杏仁、麻仁、麥冬、枇杷葉等)。

腎功能損傷
大劑量的甲氨喋呤、卡氮芥等引起血尿和腎功能損害。治療常用六味湯加減(生地、丹皮、澤瀉、茯苓等)。

放射性膀胱炎(包括出血性膀胱炎)
當應用射線治療宮頸癌及盆腔腫物時,或用環磷醯胺等,可起血尿、尿急、尿痛、尿頻的現象,治療用五苓散和小薊飲子加減(茯苓、豬苓、車前子、小薊、仙鶴草、地榆等)。

放射性直腸炎
在局部、盆腔及全身放療或用喜樹鹼、長春新鹼時,均可引起腹瀉或便秘或便血、便頻和裡急後重症狀。治療用小薊飲子合槐角湯加減(小薊、地榆、槐花、仙鶴草、椿皮、血見愁等)。

中毒性心肌炎
應用抗癌銻、阿霉素、柔紅霉素常引起心悸、氣憋、胸悶、心前區痛、發燒、呼吸困難、浮腫等嚴重心肌炎症狀。治療時用五參飲加味(黨參、太子參、沙參、丹參、苦參、五味子、川芎等)。

放射性神經炎(顱神經及脊神經)
應用放療,射線通過神經根部位及注射長春新鹼、長春鹼等均可引起神經炎。由於部位不同,產生不同症狀,常出現感覺過敏、疼痛、麻痺、癱瘓等不良後果。治療常用二大法則,一是補腎填髓,二是活血通絡。藥用:補骨脂、桑寄生、丹參、川芎、淫羊藿、巴戟天、狗脊、木瓜、牛膝、桑枝、薑黃等。

閉經
放射治療及應用多數烷化劑均可影響垂體及卵巢功能引起閉經或精子減少,治療時用補腎壯陽,通經破瘀法如二至丸。

脫髮
應用6-疏基嘌呤、環磷醯胺、甲氨喋呤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脫髮,輕者稀疏,重則脫光,直接放射及全身大劑量藥物治療,也能脫髮。治療時可用生血丸。

皮膚色素沉著
應用環磷醯胺、氟尿嘧啶、氣芥等藥品和大劑量放療均可引起局部全身色素沉著,尤其顏面部更為顯著,女性病人常併發月經失調,治療時以溫背壯陽、活血化瘀為主(巴戟、肉桂、鹿角膠、菟絲子、杞子、當歸、丹參、川參、紅花、雞冠花等)。

放射性皮炎(包括藥物性皮炎)
放射性局部損傷及應用甲氨喋呤、環磷醯胺、左旋門冬醯胺酶等可直接、間接導致皮炎,輕者皮膚粗糙、搔癢、著色,重者隆起顆粒、皮膚增厚、水腫、發紅、丘疹,甚至皮損難愈。治療外用花椒、白礬水清洗及三黃軟青、內服養血滋陰方(當歸、首烏、熟地、阿膠、女貞子、白蘚皮、花粉、麥冬等)。

化學藥物日新月異,放射源與放射方法不斷改進、更新。因此,放射、化療副反應也隨著發生變化,只要認真運用中西醫兩法,取長補短,有機配合,一定會減少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3

留意身體 及早預防

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有個過程,若能早期發現,及時診斷,治療效果往往比較滿意,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惡性腫瘤的治愈率不斷得到提高。對早期宮頸癌、皮膚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治療率已達90%以上,鼻咽癌、胃癌、食道癌、結腸癌、肺癌的治愈率也比較高。

為了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科學家提出10個特別注意的信號,為慎重起見,凡發現以下10種情況時應到醫院進行檢查。

  1. 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沒有規律性的腹部痛,而且不伴有反酸現象者(胃癌)。
  2. 進食後胸骨後有異物感、滯留感、刺痛或咽下困難者(食管癌)。
  3. 經常鼻塞、鼻出血或一側頭痛,尤其是頸上部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鼻咽癌)。
  4. 痰中帶血、咳久治不愈,尤其是伴有胸痛者(肺癌)。 
  5. 月經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經以外或絕經後不規則的陰道流血、血帶增多或行房後出血者(子宮癌)。
  6. 身體任何部位(如乳癌、頸部、腹部)出現包塊且逐漸增大。
  7. 大便習慣改變,便時有下墜感,便中帶血糞便扁細(結腸或直腸癌)。
  8. 右肋部疼痛,並在肋下有迅速長大的包塊(肝癌)。
  9. 小便紅色(血尿),原因不明,排出時不痛(泌尿系統腫瘤)。
  10. 體表原有的黑色痣迅速增大,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髮脫落(黑色素癌)。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