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肝病

0
3653
views

在中醫學上,肝的意義及在人體的作用與西醫的肝並不相同。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故稱之為「剛臟」。《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在體合筋(筋膜、肌腱),其華在爪(指甲和趾甲),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膽附於肝,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互屬絡於肝與膽,相為表裡。肝在五行屬木,為陰中之陽,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

中醫的肝和西醫的肝

中醫「肝」的概念和西醫的肝並不相同。西醫的肝是指消化系統的肝臟,單指肝臟這個器官,但中醫的肝所涵蓋的範圍卻大很多。在中醫學上,肝的功能有以下幾個。

肝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發洩、升發。肝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氣機,使之暢達的功能。氣機,即氣的運動。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依賴於氣的運動。而肝的疏泄功能,對於氣機的調暢,有重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可產生種種病變。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 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 —— 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代謝均有賴於氣的推動作用和氣機的調暢。而臟腑之氣的生理活動,亦要依靠肝氣的疏通,方能暢達而有序。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便能夠促進血液營運不休和津液正常代謝。
  • 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分泌排泄 —— 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主要臟器,而肝的疏泄功能,對脾胃的消化有協助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能調暢脾胃氣機,使脾胃之氣維持其升清與降濁的特點,從而保證正常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肝能分泌與排泄膽汁,膽汁是肝之餘氣積聚而成,有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 調暢情志活動 —— 情志活動屬於心所主管,但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於氣機的調暢。而肝能疏通氣機,所以肝具有調暢情志活動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則情志活動舒暢,心情開朗,既無亢奮,也無抑鬱。
  • 通調排精與排卵 —— 女性月經的來潮和周期、經量等是否正常,以及男性的排精等,均與肝的疏泄功能關係密切。肝氣暢達,血脈流通,則月經通調,表現為周期、經量均正常。男子精液的貯藏與施泄,以及女子的按時排卵,是肝腎閉藏與疏泄等作用相互協調的結果。由於女性月經及生育與肝的功能關係密切,所以古人有「女子以肝為先天」的說法。

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其藏血的生理意義,有涵養肝氣、調節血量、濡養肝及筋目、為經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肝臟是人體貯藏血液的主要器官,猶如貯血的倉庫一樣。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是運行不息的,但肝內必須貯存一定量的血液,以應付人體在特殊情況下(如大量失血、劇烈運動以及緊張勞動時)的需要。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但是隨著機體活動量的增減、情緒的變化,以及外界氣候等因素的刺激,人體各部分的血量也會隨之而改變。一般情況下,當人體活動劇烈或情緒激動時,則肝臟通過疏泄作用將所貯藏的血液向外周輸布。當人體安靜或情緒穩定時,機體外周所需要的血量相對減少,部分血液便又歸藏於肝,此時肝臟所貯存的血量就相應增加。這種外周迴圈血量或多或少的變化,以及肝內所貯血量相應的或少或多的變化,即是肝調節血量的功能表現。

肝主疏泄,其用屬陽,又主藏血,其體屬陰,故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

肝的生理特性

  • 肝為剛臟 —— 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肝氣具有木的沖和條達、伸展舒暢之性能,並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以及肝內寄相火,主升及易動,反映了肝為「剛」臟的特性。
  • 肝主升發 —— 指肝具有升騰一身陽氣,調暢氣機的作用。由於肝氣有主升發之特性,故其病機以升泄太過為多見,多表現為肝陽上亢或肝氣上逆等病理變化。故又有「肝氣肝陽常有餘」之說。

中醫肝涵蓋了西醫肝

從肝的功能可見,肝是疏通氣機,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活動要靠「氣」來推動,肝對「氣」有調節暢通的作用,若是肝功能不正常,以上相關於肝功能的都會出現毛病。中醫的肝病涵蓋甚廣,女性的月經失調,甚至中風都可能與肝(因肝火上炎而致)相關。西醫的肝病,則是肝臟器官的問題,可以說,中醫「肝」涵蓋了西醫的肝病。

肝位於右脅,主疏泄,性剛強,喜條達而惡抑鬱;又主藏血,具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開竅於目。肝病常見的證候有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血虧虛、瘀血阻絡等。中醫肝病的證型不等於甲肝或是乙肝,頭痛、頭暈、血氣不足或是脾氣暴躁都可能是中醫肝火上炎的症狀。

肝氣鬱結

主要脈症:情志抑鬱,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善太息,得噯氣則舒,或見梅核氣,或見癭瘤,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苔薄白,脈弦。
證候特徵:本證特徵有兩方面:一是有情志不遂、情志抑鬱;二是有兩脅及肝經循行部位脹悶竄痛的氣滯證候。

肝火上炎

主要脈症: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脅肋灼痛、面紅目赤、頭暈脹痛、耳鳴如潮、便秘尿黃,或見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弦數。
證候特徵: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及火性炎上的面紅目赤等肝經實熱證候。

肝陰不足

主要脈症:脅肋隱痛或有灼熱感,勞累則加重,頭暈耳鳴、兩目乾澀、口乾咽燥、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弦細數。
證候特徵:脅肋隱痛、目乾口乾、五心煩熱等肝陰虛或兼內熱的證候。

肝血虧虛

主要脈症:脅肋隱痛、頭暈目眩、兩目乾澀、手足麻木,女性月經不調甚至閉經,面色不華,眼瞼唇舌色淡,脈弦細。
證候特徵:脅肋隱痛、面色不華、眼瞼唇舌色淡等肝血虛證候。本證與肝陰不足不同,肝陰不足常兼內熱,而本證則常兼氣虛。

肝膽濕熱

主要脈症:脅肋脹痛灼熱,脘腹脹滿,厭食油膩,或進食油膩食物病情則加重,口苦泛惡,大便溏垢,小便短赤,或有黃疽(黃疸),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證候特徵:脅痛、脘腹脹悶、厭油口苦、苔黃膩等肝膽濕熱證。

瘀血阻絡

主要脈症:脅肋刺痛,痛處固定而拒按,脅下積塊,面色晦暗,或頭頸胸臂等處可見紅點赤縷,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證候特徵:瘀血阻絡證以脅肋刺痛,痛處固定而拒按,脅下積塊,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等肝膽瘀血病變。

若是中醫師經過診斷,說病人有肝病,並不等同病人患了甲肝或乙肝(無論中西醫,肝炎的診斷必須經過詳細病毒測試和檢查),只不過是病人的肝功能欠佳,當然,亦有可能是因為患了肝炎而出現以上中醫範疇的肝病。要注意是,中醫的肝病不但包括西醫的肝病,還與其他病症有關,例如情緒病、中風、女性月經病、頭痛等。

治療

中醫治病是「辨證論治」,就是針對「證」而治,現代中醫亦會借助客觀數據幫助診治,若是沒有客觀數據,只要診斷是肝火上炎,亦可用中醫藥幫助清肝火。中醫治病最主要是針對病證,根據病人患病時所表現的症狀而斷證,通過對症狀的緩解而達到對病證的治療。

如何養肝護肝?

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起居、樂觀的心理狀態是養肝護肝有利因素。飲食方面主要是戒酒、戒煙、避免辛辣刺激、肥膩油炸食品;避免過度勞累,遠離化學毒素,慎用藥物,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要注意休息,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飲食以新鮮、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保證充足的熱量和一定的蛋白質、維他命C,少吃煎烤油膩的食物。

急性期患者採用低脂、高糖食譜。重症肝炎患者飲食宜低鹽、低脂、高糖,保證充分的熱量。重症肝炎患者須禁食蛋白質,當病情好轉,就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慢性肝炎患者飲食要保證足夠熱量,蛋白質攝入可適當增加。肝炎患者嚴格禁酒。

肝炎患者應補充良好蛋白質,以下五種食物,對健康都十分有益:

  • 牛奶:含優質蛋白質、人體易吸收的乳糖與乳脂、多種維他命、豐富的鈣與磷及多種微量元素,是肝炎患者理想的食物。
  • 魚類:其蛋白質與人體的蛋白質結構相似,易於消化和吸收。
  • 蜂蜜和蜂乳: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還含有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率高。
  • 雞蛋:蛋黃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和膽固醇。肝炎患者可以合理地攝食蛋類,以每天不超過兩個為宜。
  • 蘑菇: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維他命,還具有抗菌、抗癌的作用和健脾開胃的功能。

食療

  • 水發香菇50克(切絲)、梗米100克,共煮至稠,食粥,每日1次。
  • 活泥鰍100克,加水適量,先燉泥鰍至七成熟,入豆腐適量、生山楂9克、金針菜30克、生薑末、鹽少許,煮熟。分頓食。
  • 苦瓜200克、豬肝200克,加少許料酒、醬油、鹽,醃15分鐘,冷開水淋沖後,加水適量,入籠蒸熟。
  • 甲魚1只、靈芝12克,料酒、鹽、調味少許,隔水燉至酥。3

不要亂吃補肝藥

為甚麼我們看中醫,醫師不是說我們肝不好就是腎不好,嚇得大家又去驗肝又去驗腎。

張浪醫師說,香港人工作壓力大,環境及生活緊張,肝較易出現問題。肝主疏泄,而腎為先天之本,是中醫較為注重的兩大項,其實無論心、腦、腸胃都相當重要,但通常是肝腎問題較多。受電視劇的影響,有些人以為中醫師只要把把脈就可以知道病人病況,張醫師說,醫師把脈確可以了解肝是否有病,例如有沒有肝氣鬱結或是肝火上炎,但卻沒可能知道病人患的是甲肝還是乙肝。

肝炎患者一定注意不要自行使用藥物,不論使用中藥或是西藥都需要肝臟的過濾,增加了肝臟的負擔,就是買補肝護肝藥來服食或是補肝的湯水,都存在風險。針對治療必須在醫生或者註冊中醫處方下才能用藥。

張醫師說,中醫強調治未病,若是肝臟已經壞了,便無法補救,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才治理。中醫藥對人體在調補上較有助益,若是發現身體變得較差,可找個中醫師把把脈,調理一下,是防病的一個方法。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