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容易断错症?

0
3933
views

急症室的故事经常成为电影电视的题材,原因是每天轮流在急症室「上映」的事故多而且变化大,急症室中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把病人转危为安的工作亦充满吸引大众眼球的魔力,但现实的急症室中所充满的却是 —— 压力。

症室是很多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一站,急症室医生亦很可能是病人第一个接触的医院医生。与其他医科相比,急症室医生的工作不可能最赚钱,也不能赢得最多病人的感激和掌声,却可说是最具压力之一。

断症时间少

急症科医生萧粤中说急症室工作的压力大,原因是断症的时间相当少。

「急症诊断可给予医生的时间很少,尤其一些非常紧急送院的个案,根本不能与医院病房可替病人慢慢做检查抽丝剥茧找病因相比。急症室医生必须在很短时间及有限的检查参考下替病人断症,凭临床判断病人的紧急性或病情会否持续转坏,是否需要住院,又或是转介之类。当然,有时候真的未必绝对准确。」

香港急症室医生流失是众多政府医生流失的重灾区,除了因为工作压力大,萧粤中医生认为,可能是急症室的工作对比其他医科对新入职的医生来说不够吸引,所以新入职的医生少,离开的医生多,造成急症室医生紧绌。

「做急症室医生挑战性大,而且需不分昼夜轮更工作,很多时候一个星期会有几晚当夜班,对有家庭的女医生来说影响较大,亦影响个人的生活社交,再加上现时医科生多了女性,即是较多女医生入职,相对减少了急症室医生的供应。」

为甚么会分错流?

急症室最常被诟病的是分流制度。分流制度分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及非紧急五类,除了等候时间长之外,最大问题是常有「分错流」,就是明明是危殆却分到去紧急,甚至非紧急,延误了急救时间。

「急症室分流制度是希望通过一个被认可的既定程序将病人分类,但是制度始终难以十全十美,只能说现时的制度是希望做到最好,漏网之鱼实在难免,所以分流站的医护人员在为病人分流之后会嘱咐病人,如在等待期间病况有转变,必须立即通知在场的医护人员。」

病人在看罢急症室医生回家后病情急转直下死亡,又或是急症室医生不能在病人求诊时觉察病人潜在的疾病而致失救等等新闻时有所闻,究竟是急症室医生忙中有错,还是分流制度错误,使医生低估了病人的严重性?

萧粤中医生说:「相信造成不幸的原因很多,分流制度并不完美,只是帮病人做一些简单的初部诊断,然后编配见医生的先后次序,若是病人的病征不明显,或会混淆了分流站医护人员的判断。举例说,有些病人心脏病发,但是却没心脏病发的病征,在问症时,病人没说有心痛,只说有胃胀,如果分流时脉搏及血压正常的话,很可能会编在第四类(次紧急),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医生也可能错

萧医生说,就算是医生,面对有些病征不明显的疾病亦不容易判断,其中被投诉最多的是盲肠炎(阑尾炎)。盲肠在我们身体腹部的右下方,但是盲肠炎在最初期发病时或病人感到不适时,很多时都不是右下方感到疼痛,盲肠炎的初期征状与肠胃炎非常相似,就是会有肚泻、肚中央绞痛,至病情较严重,炎症刺激腹膜才会出现腹部右下方疼痛,所以如果在盲肠炎的早期见医生,医生听完病人所说的病征后,很容易会判断病人患的是肠胃炎。医生毕竟是靠病人的病征来断症,如果病征不明显,又或是病人诠释不清楚,有机会造成误诊。

「现时香港急症室的医生人手不足,而求诊的病人却愈来愈多,医生所能给予每个病人的诊症时间便更少,断症的准确度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亦构成了急症室医生更大的压力。」

出血不是分流的指标

有病人开玩笑的说,进急症室最好见血,分流站的人见到病人流血通常都会「紧张一点」,会列为紧急类。不过,萧医生说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分流站最主要看的是病人的维生指数来判断病人有没有即时危险。当然,严重出血会编为紧急类,但若是经初步治理,包扎后已可止血的,亦不会当成危急类。所以出血一定会优先见医生之说并不是绝对。」
  
急症室服务是为真正急需的病人而设,所以分流亦以危殆及危急的病人优先,病情如非紧急或是有其他医疗系统可供选择时,不应滥用急症室服务。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